帕瓦罗蒂曾说:呼吸、横膈膜如果运动不正确,喉咙就会紧张,声带就无法正常工作。歌唱时喉咙一定要放松,否则声音就不好听。在此有必要说明,帕瓦罗蒂强调喉咙要放松,并不能理解为喉咙要松懈。
人在歌唱发声中,尤其到高声区,喉咙会本能地紧缩,为了保持正常的打开,喉咙要感觉有一圈肌肉积极往外扩张,形成筒子或管子的感觉,让“声柱”从中间升上去。他说的喉咙放松指的是不能让多余的肌肉力量参与。
因此可以说,只有在正确积极的肌肉运动前提下,才能使喉咙得到真正的放松。当我们说他气息很饱满,富于弹性和流畅性时,他幽默地回答道:“谁也不能说自己气息饱满,都需不断地锻练提高。但我对我的气息不会不足而不必抱怨。”当我们猜想他的气息技巧也许是采用什么特殊的训练法得到的时,他回答说:“我跟其他歌唱者一样,只是在练声中锻练。说完,他唱了一个弱声的练习,唱得富于音乐感,并强调做这组练习时延长音要尽量延长,所有声音都要求平稳、动听。
帕瓦罗蒂是在歌唱过程中锻练气息机能的能力,不过我们想他也不会反对别人采用其他一些正确的练习方法。因为人的声带是不可多用的器官,当嗓音练累了,通过某种无声的气息训练是加速增强呼吸机能的好办法。只是做无声练习时更须注重呼吸机能运动的正确性,因为气息的无声练习最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其中最可怕的毛病是把肌肉练‘僵了,这样不但结合不了歌唱,甚至会破坏原有的状态。
气息的无声练习形式多样,以下简单介绍几种:
一、“狗喘气”
狗可整夜地叫,每一声都是那么响,并且不致哑嗓子。它气息的运用是可借鉴的,它呼吸动作很大,夏天尤其明显。做这个练习时要下降喉头,打开喉咙,横隔膜始终保持往外扩张,气息一进一出,一口气要练十来分钟。这种练习也可结合声音进行,声音感觉在声带或面部共鸣部位都可以。
二、把气息吸满,气息支点往外保持,口不用张开,一舌尖顶着牙齿控制气息(代替声带挡住气息),练习时也可以默数一、二、三、……
三、吸满气,气息支点保持住,往外呼气。
以上三种练习都得细心体会在横隔膜内形成往上升的“气柱或“声柱”,更得注意气息支点肌肉的弹性。另外,中国优秀的气功师的呼吸功能是很值得歌唱的人们研究的,他们气息的深度,肌肉的力量,控制气息呼出的技巧完全可以结合到歌唱中来。中国驻意大利前文化参赞刘光亚曾说过,他在意大利期间和莫那科交谈过,莫那科有个朋友到过中国,回意大利向他介绍了气功的呼吸法,他从中受到启发,以后就结合到他的歌唱中。
从生理科学的眼光来看,人的呼吸只能由肺完成,肺的周围和下部都不可能吸进空气,但肺是个海绵体,它吸进空气的扩张必须依靠四面与它牵连的肌肉来帮忙。如通过胸腔四面,特别是下部肋骨的扩张,横隔膜、腹部下降来拉开肺部的空间,一般把这些肌肉群叫“吸气肌肉群”。在吸气肌肉群周围,还有一组“呼气肌肉群”,但与歌唱有关的主要是“吸气肌肉群力。歌唱呼气不能象睡觉时那样一下吐光,一句乐句很可能拖十几秒。要保持肺部空气慢慢往上输送,这些“吸气肌肉群”就得往外保持扩张,这就形成“气息保持,气息支点,横隔膜支点“,也就是几百年来被公认采用的“胸腹式呼吸法”,帕瓦罗蒂运用的就是这样的呼吸法。不过,帕瓦罗蒂感觉的横隔膜往外支持扩张的位置比一般歌唱论著中所说的似乎要低一些,这虽然只是他个人感觉,但这是很有道理的,歌唱者应对这问题多加探讨,找到最恰当的位置感觉。
“胸腹式呼吸法”,道理人人皆知,可真正理解、掌握分寸并进行正确的训练就不那么容易。有人在注意胸腔往四面扩张时,横隔膜就失去支持或抬高部位;有人则相反,注意横隔膜支点,可是胸失去往四面扩张的力量;有人感觉横隔膜往两边扩张,忽视了腰部也是支点的组成部分。
帕瓦罗蒂很明确提出横隔膜象一条带子,围成一圈。更难理解的是在横隔膜往外扩张的同时,要用“呼气肌肉群”的力量,在里面形成一股反作用力,使气息形成“气柱”或“声柱”,往上升起的感觉。相当一部份人为了寻找“气柱”“声柱”感觉气息往上抛,却失去横隔膜往外保持的力量。另有些人只学表面现象,横隔膜往外使用“僵死的力量”,里面的反作用力体会不到,把气息“憋死”。因此,训练歌唱呼吸必须遵循一条原则:一切肌肉活动都得建立在弹性的基础上。当然,每个歌唱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细心体会,循序渐进。萨瑟兰也曾提醒帕瓦罗蒂说:“在你训练好某些肌肉组织之前,不要模仿我的歌唱。”
关于气息问题帕瓦罗蒂的话是非常中肯可信的:“人的声音千差万别,有铿锵、华丽,有的嘶哑、千瘪,然而除声带外,人体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经过训练,歌唱者是可以掌握横隔膜的用法的。
学习声乐大多追求声音饱满明亮,能够在演唱中用饱满的声音驾驭一些大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演唱技巧从而得到它,那么它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又如何来具体训练呢?
横隔膜是呼吸器官之一,想要控制着让它运动起来完成呼吸的过程,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横隔膜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明白了理解了控制起来也就不难了。
实际上横隔膜呼吸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能力,当一个人躺下来时他的呼吸一定是在横隔膜的主导下完成的,这不用想也不用学身体自然会这样。
但为什么我们站起来时横隔膜呼吸变的非常难以做到了呢?原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产生了重力也就是你是有体重的,这个重量会不断向下压迫,当我们站起来时,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就会压迫在横隔膜上,使横隔膜被牢牢地挤压在了胸腹之间,从而变得无法动弹无法完成呼吸动作,所以我们站起来时的呼吸就会变成抬胸起伏着完成的胸式呼吸了,人一但躺下来这个重心压迫力就会消失,也就会自然的回到横隔膜呼吸运动的腹式呼吸状态。
那么你会说我们总不能躺着唱歌吧!如何让我们在站着的时候也能保持好横隔膜呼吸(深呼吸或腹式呼吸)状态呢?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在站着的时候进行深呼吸,最好的办法就是伸懒腰,也就是把脊背向上拔起来、腰拔起来,因为身体向上拔起来时,我们的上半身的重量就会由脊柱支撑也就是说这个重心就会转移到脊柱上来,这样体重对于横隔膜的压迫力也就会随之而消失,横隔膜也就被解放了,横隔膜不再承受压迫力时自然也就能够产生呼吸运动了。
说到这里基本上就可以解释歌唱时想要获得横隔膜呼吸的能力首先你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好身体重心、保持好挺拔的站立姿态不使身体下塌而压迫横隔膜。
而且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摆放在这里很少有人可以明确的用文字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保持好吸气状态),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我们理解吸气过程的主导力量来自那里,这个问题上文已经解释过了,总结一下就是身体力量是由脑部发出指领由中枢神经传达致脊背筋膜开始发力拉动肌肉提升肋骨获得扩张横隔膜和腹内外斜肌致小腹反弹的对抗力量,由此而向身体两侧拉开扩张横隔膜,这就是深呼吸的过程,想要保持好吸开的状态,只要在吸开横隔膜后,保持好脊背上拔和顶住横隔膜保持在一定力度,不让它们完全松懈下来就可以在下面的发声时继续吸的方向发送力量就可以保持好深吸深呼的所谓的原位呼吸了。然而歌唱的呼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吸一呼那么简单,而是必须要和咬字建立起联系,也就是说横隔膜的呼吸运动和咬字用气是同步的,就好像嘴就长在了横隔膜上一样,嘴怎么动横隔膜就怎么动,长音时保持张开,短音时保持弹动,这样的状态在声乐术语中被称为气息的弹力和张力。
总结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气息是必须要和咬字协调各方的,所以练习气息的方法一定是从咬字中获得的,而绝对不是所谓的什么打嘟嘟、长短呼吸、快慢呼吸等等的训练中就可以做到的。当然小编在这里也不反对你的这些练习,虽然效率不高,但有练总比没练要好些,你说是吧!
《帕迷》
《嗓音解剖》解释产生嗓音神秘而复杂的原理。声音训练师和学生、声乐教师、专业歌手和演员,以及任何对嗓音原理感兴趣的人均可以从中学习嗓音解剖知识和发音原理,帮助科学有效提高歌唱技巧等。扫描上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