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打「屁股针」后局部皮肤出现了破溃、感染,工作那么多年了,遇到这样的案例我还是第一回。
案例再现
患者,女性,50岁。入院诊断:右乳癌术后多发转移(淋巴结、骨)Ⅳ期。因治疗需要每月定期氟维思群注射液mg肌内注射。
经了解,患者在年7月的一次肌注后其中一侧臀部曾经出现疼痛,在最近一次(-08-30)注射后不久,一侧臀部出现了红肿(是否同一侧患者表述不清)。
后患者自行在药店购买了「皮炎平」软膏,外涂后当天晚上局部出现了水疱(患者手机自拍图片)。次日水疱破裂,患者又上药店买了「百多邦软膏」及「珍珠粉」外涂。见下图。
-09-20患者来院就诊,主管医生才发现局部皮肤出现了问题。
解疑答惑:肌注局部皮肤破溃怎么办?
肌注出现皮肤破溃,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笔者就困惑的问题进行整理。
问题1:注射部位正确吗?
肌注局部出现皮肤问题,最担心的是注射部位出了偏差。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评估注射部位是否正确。一起来评估:
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联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对照教材上的图片和患者的注射部位,肌注部位选择应该没有问题。
在此提醒:不管是给成人还是小儿肌内注射,一定要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问题2:注射深度够了吗?
氟维司群注射液要求深部肌内注射,所配置的针头较粗且长,规格为0.8mm×40mm,相当于8号针头粗细(注射时针柄全部刺入肌内)。
由于该注射器同样适用于欧美国家的患者,故进针的深度还要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决定。
为此,笔者特地查核了不同护士注射氟维司群时的进针深度,结果发现都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问题3:氟维司群是种什么药物?
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其适应症为:
氟维司群(mg,5ml/支)为无色或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油剂),预填充型注射剂。注射时两侧臀部各肌注1支,每个月肌注1次。
提醒:对于特殊用药,护士长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临床护士要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至少要了解患者注射的是什么药物,是否会有不良反应发生,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问题4:不良反应知多少?
说明书中这样记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反应、虚弱无力、恶心、头痛和肝酶升高(注射部位反应术语不包括注射部位出血和注射部位血肿)。
提醒:只有了解了药物说明书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在遇到问题时才能应对自如。
问题5:注射部位反应为什么十分常见?
氟维司群肌注后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十分常见(>10%)。常规肌内注射后注射部位容易发生红肿、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主要与该药物的溶剂(蓖麻油)为油性制剂有关,粘稠度大、不溶于水、难于扩散吸收。
毒理研究:
药物成份:
问题6:不良反应该如何分级呢?
文献报道,注射部位局部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其判断标准:每次注射前观察局部情况,评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痛、硬结等反应。
轻度:红、肿、硬结直径<15mm;
中度:红、肿、硬结直径15~30mm;
重度:红、肿、硬结直径>30mm
问题7:常规注射为什么容易出现局部反应?
常规肌内注射是指《基础护理学》中介绍的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用拇指和示指将注射部位皮肤朝相反方向拉紧,推注药物时手指放开,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后用棉签按压。
常规操作的不足之处:
1.可在注射区域形成针道,为药物回渗创造了条件;
2.由于药物粘稠度大,每次注射量达5ml,短时间内注入使局部压力增高,回渗容易发生;
3.注射完毕后注射器针头内仍充满药物,拔针时药物溢出渗漏于针头所经过的组织,使组织变形、变色、硬结等。
问题8:如何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
有文献报道,可以采用「Z型注射法+留置气泡技术」。结果显示:Z型注射法可阻止药液外溢,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留置气泡技术可起到将药液限制在肌肉局部而利于吸收,提高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增进药物药效。
Z型注射法可以这样操作:
操作者用左手小鱼际去推拉皮肤,使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及肌群向一边侧移1-2cm,然后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注意小鱼际保持原位不动),右手抽回血后推药,注射结束后拔针按压,左手小鱼际松开后肌群复位。
Z型注射法效果图:
至于留置气泡法,该药物是预填充型注射器,注射器内本身含有的0.04ml空气,在注射时可以不要将气泡排出。最后注入的是气泡,拔针时惯性带出的是气泡,不是药液,可防止拔出针头时药物渗入皮下组织。
问题9:注射时取坐位还是取卧位更好?
建议采用卧位注射。
由于氟维司群注射液要求缓慢肌注(至少2分钟),如长时间取坐位,使注射部位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进而造成推药困难、局部不良反应加重。且坐位注射时,操作者必须采取蹲位,长时间取蹲位很难维持Z型肌内注射。故建议患者采用卧位注射。
问题10:注射时疼痛怎么办?
氟维司群注射针头较粗且长,每支注射器内药物为5ml,注射时间较长,因此注射时的疼痛较普通药物更为剧烈。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可以设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如边推药边与患者聊天,使其肌肉放松。推注时宜缓慢,至少需要2min(建议3~5min)。注射完毕干棉签按压5~10min,以防出血。
问题11:注射部位可以热敷吗?
可以。
为防止局部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及早湿热敷及按摩:从注射氟维司群的第一针开始,告知患者将毛巾浸在60~70℃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每3~5min换一次,持续20~30min,3~4次/d,再用大小鱼际按顺时针方向按摩10~15min,力度适宜。
注射完毕后告知患者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反思与总结
本案例虽然是一起药物不良反应,也给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敲响了警钟。
随着新药特药的不断涌现,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对于新药、特药要定期进行培训,而临床护士需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以是阅读说明书,或者是查阅文献资料,这样才能更快的掌握前沿知识,习得经验。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谢素嫦.肌内注射应用Z型注射法和传统注射法临床对比.临床研究,,23(10).
2.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基础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毛艳华.门诊注射氟维司群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年2月下旬刊.
4.蒋海华,粟东云,等.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注射氟维司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34(23).
5.王红梅,张英平,等.不同技术肌内注射黄体酮避免药液回渗的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2).
—END—
资料推荐:实用内科护理课件扫码加第2美小护为好友,回复「内科」,即可领取。(若已经添加美小护,直接回复美小护「内科」,请勿重复添加。)
推荐阅读:
最受护士欢迎的三大科室火热招聘,薪资15k,大专也可投递
了解间接性导尿,看这一篇就够了
内科护士,输液港了解一下?
为护理时间置顶/加星标,不错过任何干货内容客服:第2美小护(weixin:dxyjob)
编辑:胡梦珂责任编辑:陈朵朵
投稿邮箱:humengke
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