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俗称痘痘,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以面部最为常见,其次在胸部、背部、肩部可见。寻常性痤疮是在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好发于面部,有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和瘢痕多种损害,并常伴有皮脂溢出。
目前多认为痤疮是由于雄性激素激发引起,雄激素增多,使得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多,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堵塞而形成脂栓,即我们所谓的“粉刺”。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这种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等。它们能侵蚀和破坏毛囊壁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是由于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或因过食油腻辛辣之品,脾胃蕴湿积热,外犯肌肤而成。此外,冲任不调亦可导致痤疮的发生。
痤疮的发生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人群,有皮脂过多的现象,常可见毛孔较粗大,损害主要发生在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颏部,其次在胸背部。初起为粉刺,粉刺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往往数种同时存在,以其中一、二种较为显著。其病程缓慢,时轻时重,可留下或多或少的凹坑状萎缩性疤痕或疙瘩性损害。
痤疮可根据症状表现,分为三型:肺经积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
①肺经积热之痤疮,可见颜面肤色潮红,以丘疹损害为主,可有脓疮等,舌脉可见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②脾胃湿热之痤疮,可见颜面皮肤油腻,皮疹有丘疱疹或脓包、结节等,常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数。
③冲任不调之痤疮常呈周期性变化,常与女性经期变化关系较密切,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腹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耳廓视诊可见相应部位点状红晕或点状白色,周围红晕,有光泽。耳穴电探测或探棒压痛法可在相应部位、肺、内分泌、胃等穴区有敏感点。治疗时,主穴可选肺、内分泌、子宫(精宫)、面颊区(痤疮最多处者),配穴可选心、胃、皮质下、肾上腺。
①由于肺主皮毛,取肺穴以宣通肺气,清肺经风热;
②取内分泌,能调节激素分泌;
③内生殖器(精宫/子宫)调节性激素水平,是耳针美容的经验穴;
④在面颊区相应部位取穴,可以使治疗直达患处;
⑤“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取心穴有活血祛风止痒的效果;
⑥胃经循行于面颊部,故取胃穴,且能清脾胃湿热;
⑦皮质下有调整高级中枢的功能,能促使内分泌正常,且有消炎散结的作用;
⑧肾上腺能消炎、脱敏,且可以调整激素分泌。
文中所述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实际治疗请根据临床医师指导进行,
具体治疗应配合口服中药等进行系统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李婧
编辑:张翼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