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4日)恰好群里看到一位医生刘涛的演讲视频,外科医生的中医演讲,说到按压经络穴位辅助诊断的功能,深以为然。包括皮肤、肌肉、穴位,都能辅助诊断,或者用以验证诊断是否准确。
老衲年原本学一点儿针灸,结果怕针,扎别人不敢扎自己也不敢,类似恐高,针碰到肉手就软,就改成点穴了,因为练过武功,二指禅,虽然只有几个月,加上认穴准,下手有内功外功,一般来说,都是鬼哭狼嚎的,家人往往听说我要点穴就说病好了……只有实在难受了,才接受治疗。
老衲的经典是父亲的一本翻破了的赤脚医生手册,好几年不用,这会儿找不到了,穴位很好用,头疼、腹泻、感冒等等常见病有效率很高!
老衲后来发现有病时穴位很敏感,判断对了穴位明显手感与平时不同,受寒感冒时合谷穴会有一条筋比较硬,如琴弦,揉开了病就减轻了。
老衲还发现如果对应经络的皮肤、肌肉有问题,也提示相关疾病,老衲自己过敏性鼻炎严重时,右大臂大肠经会有皮炎,提示湿气重吧?肌肉会有硬结,刮痧会出痧明显,刮痧、揉开后会减轻鼻炎症状。皮炎艾灸会消失,对鼻炎也有缓解作用。平素这里比较怕吹空调风。
老衲右腿外侧也怕寒、风,并不明确延某条经络,在两条经络之间,喜欢艾灸,还没有研究清楚,对应还是鼻炎,凉了会触发打喷嚏。
观察皮肤、触摸肌肉、按压穴位,可以用于发现疾病,形成诊断可以反向验证。虚实寒热也可以通过手感来确定,老衲有问题的地方摸起来冰凉,喜欢艾灸,按起来偏硬,大约是寒实的症状。给家人按摩时会明显发现虚空的穴位和部分,明显喜按,却不吃力,应该是虚症,手感凉,虚寒症。
中医的麻烦是全靠经验,眼力、手感,都是靠无数次实践去积累验证修正,经验就是经过+验证,老衲也算是有点经验了,所以也总是说不去否定流传多年的各种中医理论,虽然互相矛盾,可能都是对的,把大象摸全了,才能理解各门各派的理论局限何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学一点儿,实践中验证一下看看,没有效果早就消亡了。
啥都不清楚只管总穴、汇穴、腧穴、大穴一路按去,主要经络延经摸摸,把硬结揉开、痛点按按、虚点轻按拍拍,一般疾病都能减轻症状。
诊断、验证、治疗一把梭,所以很多高手建议从经络、按摩点穴、针灸入手学习中医,也是颇有道理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