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按照抗战时期河北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部署,我市组织人员从年7月14日起,对侵华日军在沧州市所犯罪行进行了专题调查。
调研工作主要采取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调研两种形式。全市参加实地调研人,采访当事人或知情人人,形成口述资料、证人证言份,查阅档案资料卷、书报刊物种,复印档案资料页。对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梳理,登记造册,精心分析、研究、考证,形成了卷宗的调研资料。年2月,调研工作基本结束并形成本报告。一、沧州基本情况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华北平原东部黑龙港河流域,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距首都北京公里,距天津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公里。全市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现辖2个区(新华区、运河区)、4个县级市(黄骅、任丘、河间、泊头)、10个县(吴桥、东光、南皮、献县、肃宁、盐山、海兴、沧县、青县、孟村回族自治县)、4个管理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骅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大港管理区)。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抗日战争时期,沧州市以运河为界,东、西部分属冀鲁边区、渤海区(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而成)抗日根据地和冀中区抗日根据地。沧州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敌我斗争复杂、残酷、激烈。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打破敌人的分割封锁,区划变动频繁。运河以东辖区,年10月建立冀鲁边区工委,隶属山东省委;年9月,隶属冀鲁边区特委和冀南区六专署;年2月,隶属冀鲁边区津南地委和冀南区六专署;年10月,隶属冀鲁边区一、三地委和冀南区六、八专署;年2月,隶属冀鲁边区一、三地委、专署;年1月,隶属渤海区一、三地委、专署;年9月,渤海区区划调整,一、三分区合并为一分区,隶属渤海区一分区地委、专署。运河以西辖区,抗战开始至年8月,隶属中共冀中区一、三、四地委和冀中区一、三、四专署;年8月,冀中区划调整,隶属中共冀中区八、九地委和冀中区九、十专署;年6月,隶属中共冀中区八地委、八专署和冀中区九地委、九专署。二、抗战前后人口变化和社会经济变化状况
⒈人口变化状况年,沧州人口为人。年6月统计,沧州11个县合计人口为人。其中肃宁,河间,吴桥(原文如此),任丘,交河,沧县,南皮,盐山,东光288,青县,献县。年,沧州人口为人。年统计,沧州12县合计人口为人。其中河间,肃宁,任丘,青县,沧县,盐山(原文如此),新海设置局,南皮,献县,交河,东光,吴桥。年统计,沧州11个县合计户数,人口。其中青县户数,人口(西部未统计);沧县户数,人口;河间户数,人口;献县户数,人口;盐山户数,人口;任丘户数,人口(两区未统计);交河户数,人口;吴桥户数,;南皮户数,人口;东光户数,人口(为个村统计);新海设置局户数,人口。年2月10日统计,沧州12县合计人口为人。其中青县人,沧县人,南皮人,东光人,盐山人,吴桥人,新海设置局人,河间人,献县人,交河人,任丘人,肃宁人。年,沧州人口人。年,沧州人口万人。虽说资料来源不一,年代统计不全,但大致可以看出抗战前后几年的沧州人口变化情况,特别是日军侵华期间,沧州的人口是锐减的。年抗战爆发后比年人口减少人。年人口又比年人口减少人。年人口又比年人口减少人。年比年人口减少人。⒉社会经济变化状况(1)农业
沧州属传统的农业区。官僚和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年,青县地主占有土地亩;年,青县地主户,占有土地24.7万亩。年,东光县共有田地亩,占全县74%的贫雇农只占有19.4%的土地。据年统计,南皮县大地主张辅臣全家14口,占地1.9万亩,人均亩,并在南皮县、东光县、乐陵县等地有庄园十余处。贫苦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两极分化严重。但由于沧州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西部肥沃平坦的土地和东部广阔的海积平原,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肃宁的种桃业,交河的鸭梨,沧县、献县的金丝小枣等远近闻名。抗战前,任丘县年产小麦约石、豆类多石。同时,推广新技术,改善农业结构。年,南皮县召开了农业产品评议会。年,东光县美国棉种种植达到12万亩。交河县、献县、河间县的果树种植,被河北省确定为发展果品生产的重点区域。东部浩瀚的海洋,广阔的滩涂,也促进了渔业和盐业的生产。
(2)手工业 工业
交河县的铸造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影响较远,附近各省、府、州、县,远至东南亚地区,都有交河人从事的铸造企业。19世纪末,交河人在天津三条石开办了许多锅厂。沧县先后创立4家草帽店,年产销草帽4万多顶。沧县城内出现了制鞋作坊和店铺十几家。兴济有毛鬃加工企业12家。年,中国最早和最大的火柴厂之一——泊头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职工多人,日产火柴30件;到年,日产量达到件,年盈利36万银元。年,吴桥兴建了“益兴存”蛋厂,日产量公斤;到年,日产量达到0公斤。年,沧县城建立富利育记面粉公司,年产面粉袋。年沧县兴建昌明电灯公司;年,泊头建立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年,肃宁县土布业发展迅速,形成种棉、弹花、轧花、纺线、织布、运销一条龙,织布户遍及全县,有纺车1万余辆,织布机多台。年,肃宁县有捞纸业和纺织业家,从业人员人,共织土布6.12万匹,产毛头纸0.9万刀、草纸3万刀。据年《河北省实业统计》,河间全县有酿酒厂6家,资本0.5万元,年产白酒17万斤,产值3.8万元;粉条业20家,资本0.67万元,年产粉条30万斤,产值3.3万元;糕点业17家,资本1.5万元,年产糕点12万斤,产值2.7万元;首饰业5家,资本0.4万元,产值0.45万元;印染业5家,资本0.3万元,年产匹布;制毯业9家,资本0.15万元,产值4.33万元;一个设备有火力发电机组、磨面机等的面粉厂,日产面粉2万斤。抗战前,交河县境内私营手工业作坊余个。年,任丘县有皮革加工、纺织、印刷、苇编等小工厂34家,有商业家。到抗战前,东光县榨油业发展较快,年产油量超吨,除满足当地消费外,主要销往天津、唐山等地;铁厂主要有广生、成兴、大生、进德等,资产均在1万银元以上;糕点业10余家,酱菜作坊10余家,从业人员60人以上,酿造作坊4家,从业人员80余人。沧州手工业、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3)交通邮政
沧州有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疏散和集结水运物资,为中国东部沿海南北通达的水路交通要道。年,由天津经沧县通过南运河运往德州以北地区的开滦煤为2.5万吨,输入量超过吨的有桑园、连镇、泊头、沧县等码头。年10月,正式开通了由天津经沧县、泊头至德州航程的航线。年至年6月,年客运量在6万人(次)至7万人(次)。民国初年,献县臧桥码头处于兴盛时期,装卸工人日均人以上,日装卸量吨。由于受洋务运动的影响,交通通讯设施发展较快。年8月,津浦铁路及沧州火车站开始兴建,年竣工。沧州作为重点车站与货物集散地,交通地位进一步加强。年,月发送货物吨。据年统计,沧州月上车旅客人数人(次),下车旅客人数为人(次)。年,沧州境内第一条公路——(天)津保(定)公路兴建,途经沧州的青县、任丘县等地。次年通车后,任丘县出现了3人合资兴办的汽车行,购置福特等厂牌汽车6辆,在高阳至天津区间进行客货运输。沧州汽车运输业开始兴起。年,天津私营汽车开始经营天津经沧县至辛集的客货运输。年,兴建(天)津乐(陵)、沧(县)庆(云)公路,次年通车。至年七七事变以前,沧州境内已有6条可以通汽车的公路。通讯方面,年,河间大清邮局设立。8月,沧州邮政分局设立,隶属于天津邮政总局。年,沧州设电报局。年,河间设电报房。年,沧州最早的邮政储蓄机构——沧县邮政储金局开业。年,北洋政府陆军二十师在沧县城内设七属联防电话局,年改为长途电话局,由军用改为民用,开通沧州至天津的长途电话通讯。年,沧县电话公司创办,安装50门磁石交换机及墙挂式用户单机40部。
(4)商业
年,泊头商会成立。年,沧州绅商32人成立了天津商务总会沧州分会,入会15个行业,个商号,个会员。沿运河一线的桑园、连镇、泊头、沧县、兴济、青县及河间等地均发展为水路重要的商业城镇,其商品营销范围除沿河(路)一线外,东南可达鲁北一带,西部至正定一带,食盐流通则至豫北晋东的广大地区,小枣、鸭梨、冬菜、猪鬃等,不仅广销国内,在国际市场也占有一定地位。青县、河间县等地建有首饰行。泊头、交河县、肃宁县生产的土布、线带、头绳等远销山东、北京等地。泊头运河东西两岸商号不下千余家。民国初期,青县商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商号多家,其中县城51家,兴济镇(今属沧县)60余家。任丘县鄚州庙会期间,入城为市,商贾云集,幕帘遍野,声乐震天。年,肃宁县有私营商户68户,肃宁县城内有全丰、聚兴永、大城、福全等四大布店。年,东光县共有大小商户余家。
(5)医疗教育武术杂技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大变革,沧州医疗教育武术杂技均有发展。清同治、光绪年间,法国人、英国人就在献县、沧县、河间县、医院和诊所。民国时期,沿运河的沧县、泊头及献县、河间县等医院较为集中的地方。年沧州的学堂改为学校,分高、初级小学和两级小学校三种。各县一般在县城或主要城镇设立小学,在广大农村,新式学堂则寥寥可数。年以后,兴学风气渐盛,小学教育进一步发展。年至年,肃宁有小学所,盐山有小学所,沧县有小学所,河间有小学所,交河有小学所,任丘有小学所。民国初年,沧州有直隶省立第二中学(今沧州市第一中学)、直隶省立第三中学(今河间中学)。年,吴桥师范传习所创办。年,在泊头创办直隶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今泊头职业技术学院)。年,各县兴办乡村师范学校。年,青县、任丘县、献县、肃宁县、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等地的乡村师范学校先后改为县立师范学校。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和杂技之乡。明清至民国年间,武术和杂技发展较快,并登上了国际舞台。年,沧州武术家丁发祥一人击败两名俄国武术健将受到皇帝接见。沧州成为名震全国的武术之乡。著名武术家吴钟、“大刀王五”王正谊、“闪电手”张占魁及霍殿阁,都是中国武术界的佼佼者。著名武术家霍元甲祖籍为沧州东光县人。著名将领张之江倡导成立中国国术馆。杂技发展更为迅速。吴桥杂技艺人的足迹不仅遍及全国,而且走向世界。从朝鲜、日本到欧洲各国,从东南亚地区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处都有沧州杂技艺人。20世纪20年代末,孙富友创立的“中国第一马戏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杂技演出团体之一。著名杂技演员史德俊、张增财、王玉林等曾名震世界杂坛。(6)抗战时期的经济社会情况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政人员南逃,县乡政权全部瘫痪,百姓人心惶惶,沧州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中共地方党组织为了坚持敌后抗战,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建了冀中区抗日根据地和冀鲁边区(后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开展民主民生运动,领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采取“精兵简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但由于日军在沧州期间,实行惨无人道的法西斯统治,不断实行“清乡”、“扫荡”,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人民生产生活条件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安全无法保障,民不聊生,灾民遍野,生产力日益衰落。农业生产严重衰退。东光县年棉花产量万斤,但年,只有万斤。工业、手工业或停产或倒闭,城乡市场萧条,商号经营每况愈下,朝不保夕,岌岌可危,教育停办。年,日军侵占肃宁县城,店铺被洗劫一空。交河县商业遭受严重摧残,千余家商户剩至家,后由于日军封锁,多数商号无法经营。据《沧州市志》记载,仅年春季的日军“扫荡”中,就有所小学被焚毁,名教师被逮捕,其中25人被残杀;名小学生被捕,11人被残杀。沧州经济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沧州地处华北,北靠京津,历朝历代重兵把守,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日军占领平津后,向南侵进,沧州首当其冲。八年抗战,日本侵略者给沧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沧州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而且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三、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罪行
年9月至年9月,日军侵占沧州达八年之久,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断“蚕食”、“扫荡”,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力战”,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田园化为焦土,房舍变成废墟,城乡残垣断壁。其杀人手段之残忍,杀害人数之多,财产掠夺之惨重,令人发指,实属人类文明史所罕见。⒈轰炸年9月10日,日军派出飞机数架,对青县流河镇轮番俯冲扫射,狂轰滥炸,又在村外座炮轰击,大半个村庄被夷为平地。随后对这个不足户的村庄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半天时间屠杀群众人,余间民房被炸毁,损失其他财物难以统计。遇难后的流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有的群众被刺刀挑入猪圈,扎入粪水中;有的被打死踢入水中,露着肚皮;有的被吊死在树上,疯狗掏吃了内脏……活着的人不敢回家,惨死的人暴尸月余。适逢阴雨连绵,尸体全部腐烂。逃难的群众回村后,看到自己的亲人遭到这样的残杀,无不悲痛欲绝,呼天喊地,肝胆欲裂。今海兴县小山村,立集市时间长,规模较大,附近村庄及邻近山东省的群众都来此赶集交易。小山是沧州境内惟一一座山丘,高出地面7~36米。小山坡缓峰低,水土良好,盛产鸭梨、小枣和花生。小山四村坐落在东山脚下,村民朴实淳厚。就是这样一个诗画般的村庄,竟遭到残暴日军的三次轰炸。日军在年9月24日、26日、28日三天分别派9架、3架、6架飞机对小山村集市和小山村,狂轰滥炸,小山村被炸死群众人,炸伤多人。殷红鲜血溅小山,无人不戴孝,家家有哭声。
⒉毒气
日本侵略者公然违反国际法,施放毒气,残杀无辜村民。年12月10日,盐山县圣佛、南皮县孙屯、黑龙村、唐家务村等据点余名日伪军拂晓包围南皮县前罗寨村,向躲藏在地道内的群众放毒气,45人被毒死、枪杀。年2月8日,河间日军颜泽中队长率日伪军余人包围了河间县禅阁村,向地道放毒气,27名无辜群众被毒杀、枪杀,17人被抓走。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侵华日军的暴行,完全驱散了节日的欢乐。人们含悲忍痛,从地道内拖出一具具亲人的尸体,用棺材、躺柜、木箱装殓起来,摆满整个街头。由于青壮年人少,加之日伪军不断地骚扰,这些死难者到正月十五前才抬出去埋葬完。
⒊残杀日本侵略军残杀无辜百姓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在此仅举其主要残忍手段,用部分事例简要说明。活埋:年12月24日,驻河间县小店村据点日伪军在中队长北桥的带领下,包围河间县翟生村。12月25日,日伪军在翟生村西挖了一个两间房子大小、两人来深的大坑,把26名无辜百姓推入坑中。日伪军向坑中扔手榴弹、开枪,然后将坑填平、踩实。26人身遭残害。年翟生村将遇害者尸骨起回,合葬一起,称作“肉丘坟”,至今仍存。年5月3日,日伪军余人包围交河县军屯村,抓走余人押往淮镇,途中逃走60多人。在淮镇,惨无人道的日伪军对关进监狱的群众,6天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并严刑拷打,逼问失踪日军的去向。一无所获的日军在淮镇村西南的莲花池挖了3个大坑,将无辜群众活埋(极少数人逃脱)。军屯惨案造成人遇难,其中儿童、婴儿58人。烧杀:年9月24日,日军在沧县张辛庄制造惨案,人被杀害,烧毁房屋多间,杀掉耕畜余头。日军将张仁堂的父亲抓住绑起,倒上汽油活活烧死。将张瑞堂的父母、弟弟、弟媳烧死在地窖内。年10月12日,日伪军余人在献县李虎村杀害无辜群众57人,其中烧死48人,烧毁房屋多间。年8月23日,高阳日军小田大队制造了肃宁县丰乐堡惨案,杀害无辜群众87人,其中烧死70余人。水淹:年10月2日,南皮县刘夫青和东光县李习庄据点多名日伪军包围东光县大黄庄,将44名群众推入井中,而且用砖头、瓦块砸,7名群众死亡。砍头:年8月28日~31日,侵华日军在肃宁县制造了大曹村惨案,杀害群众73人。在大曹村,敌人将60余名被倒剪双手,并被铁丝穿了锁子骨的群众,推至大寺门前。每次押进两个人,审问之后就被押出山门,左边的人被日军砍下头颅,右边的人被日军刺刀捅死。还有射杀、毒打、铡死、解剖活人……等等。侵华日军屠杀无辜百姓,惨无人道,毫无人性可言。上至80多岁的老者,下至襁褓中的婴儿,都不能幸免。
《冀中导报》一篇《永不忘却的日子——记在任(丘)河(间)边境“大扫荡”》的诗文,真实形象的再现了年残暴日军“扫荡”的恐怖景象:“二月十五日——这永不忘却的日子,十二个据点的野兽,组织了大包围网,……遍地里是骑兵、车子队,逃难的人们,黑鸦鸦满地,东、西、南、北,交叉错乱,遍地充满鬼叫,混乱和恐怖……狂笑的机枪流里,他们倒下去,——一百几十个。儿子偎着血里的母亲,婴儿在妈妈的怀中,吮着沾满血的乳头,鬼子走来,钉子鞋踏又踢破他的小脑袋,踏着别人的尸体,用刺刀挑破衣裳,搜刮了财物,野兽们得意地走去……”。
⒋放水年7月,连降暴雨,白洋淀水位猛涨,大清河水满槽平。为防决口成灾,任丘上千名群众赴千里堤护险。驻安新县城的侵华日军南本部队及伪军,三次扒堤放水,残杀农民3人,打伤致残50多人。7月19日第一次堵口,群众联络23个村庄,耗用民夫人,木桩根,苇子万斤。人力物力消耗共折合小米斤,款329元(边币)。7月20日第二次堵口,联络52个村庄,耗用民夫5余人,麦秸3万斤,麻袋条,白麻斤,苇子万斤,苇席张,木桩多根,人力物力消耗共折合小米1179斤,款117元(边币)。这次水灾“平方公里,文安全县尽成泽国,任丘、雄县、霸县、新镇、任河、大城、静海,7县造成空前严重水灾。”另据《冀中五年来水利工作总结》(年4月20日)记载:“年又是大水灾周期,敌人趁火打劫,到处掘堤放水,造成冀中空前浩劫。……冀中70%的地区变成泽国,大好田禾付诸东流,也有的房倒屋塌而流离失所,广大人民遭受了悲惨的命运,树叶、野菜、麦苗、糠粃、麻饼(榨油所生的渣滓)……变为食品,牲口粪、家具、梁椽变成烧柴,……这个严重的水灾给了根据地的建设以极大的困难”。⒌奸淫妇女年9月10日青县流河惨案。一名妇女听到日军进了村,夹起包袱就跑,被几个日军追至村边,按倒在土坡旁,轮奸后枪杀。9月24日日军血洗沧县张辛庄,肆意残害妇孺,形同禽兽。小凤的妈妈被糟蹋后又被刺刀挑死。6岁的小凤看到浑身是血的妈妈横躺在地上,哭着跑过来,拼命地喊着:“妈妈,妈妈”。日军一声枪响,小凤死在妈妈身边。年8月23日,垂死挣扎的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丰乐堡惨案。日军从人群中企图抢走两名妇女,两人拼命反抗。残暴日军将一名妇女轮奸后,又在其身上狠命地捅了7刺刀。另一名妇女被割掉乳房,扔到山芋窖里,惟恐其不死,又扔进大坛子砸裂了她的胸膛。侵华日军奸淫妇女,滥杀妇孺无辜,与禽兽无异,实在是没有人性可言。四、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情况
⒈历史档案人员伤亡情况根据《渤海区第一专署战争损失损害统计表》(年)、冀中《八专区八年来敌伪烧杀抢掠统计表》(年3月25日)及《任丘县抗日战争时期各类情况统计表》(年5月30日)、《任丘县抗日战争时期惨案登记表》及说明(年5月25日)汇总,沧州直接人口伤亡共计人,其中死亡人,男人,女人,不明人;伤人。另外,被俘捕人,灾民人,劳工人,鳏寡孤独71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是《渤海区第一专署战争损失损害统计表》中属沧州运河以东的沧县、靖远县(今盐山县)、黄骅县、东(光)吴(桥)县、东(光)南(皮)县、海防的相应数据,冀中《八专区八年来敌伪烧杀抢掠统计表》中属沧州运河以西的河间县、建国县、献县、肃宁县、交河县、沧县(两个区)、青县的相应数据,《任丘县抗日战争时期各类情况统计表》、《任丘县抗日战争时期惨案登记表》及说明三项合计而来。由于任丘市当时属于九专区,不属八专区,故将任丘市年的相关统计加入。两份历史档案中属于沧州的县,不包括任丘市,再加上任丘市,基本为沧州市现辖区区域,也就形成了沧州的历史档案统计数字。
反映沧州东部辖区抗日战争损失的《渤海区第一专区战争损失损害统计表》和反映沧州西部辖区抗日战争损失的冀中《八专区敌伪烧杀抢掠统计表》两份档案资料形成于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后仅半年左右的时间,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但日军侵华八年给人们造成的身体、心灵的创伤远未平复,破旧的家园依在,当事人或知情人大部健在,因此,统计数据是可信的。其次,两份历史档案损失数据项目比较全、比较细,而且还有各县的统计数字,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两份档案的损失统计虽是由渤海区和冀中区两个解放区完成的,项目不完全一致,但不影响利用,不影响其可信度。其三,由于两份档案资料有关属于沧州的县中,没有任丘县,任丘县当时属于九分区,因有任丘市年的资料统计,形成较早,故采用。综合以上原因,两份历史档案及任丘市年的统计资料是可信的,能够反映沧州抗日战争时期基本的人口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次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年《晋察冀边区第八专区寇灾损失统计表》,这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档案资料,可信度比较高,但由于是八专区的总统计,而年八专区又包括沧州现辖区以外的一些县,数据不能分割,故未采用。
⒉实地调研人员伤亡情况通过16个县(市、区)、3个经济管理区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沧州直接人口伤亡总计人,其中死亡人,男65人,女人,童人,不明人;伤人,男人,女人,童11人,不明人;失踪人,男人,女10人,不明人。另外,被俘捕人,灾民人,劳工84人。
这次实地调研,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或知情人健在较少,回忆可能存在不全面,统计数据太小,从各县汇总的数据来看也是如此,与当时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日军造成的巨大侵害不相符,与战争后的损失统计——历史档案汇总的数据差别也较大。实地调研数据是这次课题调研的真实记录,不能全面否定,应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次实地调研,应该说真实而不彻底,真实而不全面。综合分析这次实地调研和年损失统计(包括年任丘市的统计)的时间、过程、数据,历史档案资料损失数据更能反映沧州抗日战争的基本损失,故实地调研数据在最后认定时未采用。
五、抗战期间财产损失情况
⒈历史档案财产损失情况根据《渤海区第一专署战争损失损害统计表》(年)、冀中《八专区八年来敌伪烧杀抢掠统计表》(年3月25日)及任丘市此次调研依据档案所填表格合计如下:
社会财产损失为,农业:亩,其中冀中八分区堡路沟占地公亩;渤海一专区沟路占地105亩、受灾面积13605亩(其中水灾3600亩、旱灾1700亩、虫灾亩、雹灾90亩)。交通:桥2座。教育:师范1所。人力资源(抓夫要工):个(工)。其他:城墙4座。
居民财产损失为,房屋:023间,其中冀中八专区间、渤海一专区间、任丘市间。树木:棵。禽畜:头(匹、只),其中牲畜头(匹)、猪羊783头(只)、鸡423只。粮食:906252斤,其中冀中八专区579126公斤、任丘市小米多斤;渤海一专区斤(包括小麦340斤)。服饰:8714件。生产工具:农具2472件,大车辆,小车辆。生活用品:件(渤海一专区)。其他:任丘县被抢东西余车;渤海一专区,敲诈勒索款数元(币种不明),棉花39040斤,花生10710斤,油1340斤,铁17斤,金银,自行车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字是《渤海区第一专署战争损失损害统计表》中运河以东的沧县、靖远县(今盐山县)、黄骅县、东(光)吴(桥)县、东(光)南(皮)县、海防的相应数字,冀中《八专区八年来敌伪烧杀抢掠统计表》中属沧州运河以西的河间县、建国县、献县、肃宁县、交河县、沧县(两个区)、青县的相应数字,任丘县依据档案所填表格的相应数字,三项合计而来。由于任丘市当时属于九专区,不属八专区,故将任丘市此次调研依据档案所填表格的相关统计加入。两份历史档案中属于沧州的县,不包括任丘市,再加上任丘市,基本为沧州市现辖区区域,也就形成了沧州的历史档案统计数字。
任丘市(依据此次调研档案表格):社会财产损失,交通:桥2座,文化:县城城墙1座,教育:师范1所;居民财产损失,房屋间,小米多斤,抢东西余车。
另外县城城墙3座(沧州损失大事记)。
⒉实地调研财产损失情况经过16个县(市、区)、3个经济管理区实地调研,社会财产损失为,工业:1个木匠铺。交通:公路30公里、占地亩,桥梁13座。商业:14个店铺。文化:图书册,文物一件(明代石雕),古迹包括古庙7处、尼姑庵1处、清真寺2处、祠堂10处、天主教堂10间。教育:小学14所、教室2间。公共事业:机关1处(八路军驻地)、10间村公所。人力资源:劳工人,抓工要夫145人次,出劳役天。其他:医院4所。
居民财产损失为,土地.5亩,房屋间,树木棵,禽畜只(头、匹),粮食公斤,服饰066件,生产工具件,生活用品件。其他还包括,棉花14公斤,花生60袋,卫生油公斤,香油80公斤,鸡蛋公斤及0个,烟草公斤,围墙米,砖瓦块,苇子两屋,檩条15根,大门12扇,家具1套,古瓷画19件,古书画1箱,古书法1幅,古玩1件,鼻烟壶1个,自行车2辆,首饰2盒,金手镯1副,铜公斤,箱铜片20对,柴垛个,柴草10公斤,枪支,子弹发,船42只,凌爬13只,粮食、服饰、生活用品等40大车,银元块,伪币85410元,法币元,边币元,北海币33336元,联合票291元,日本票20元,储蓄票40元,中央票元,铜钱0吊,币种不明元,因受伤医疗等费用折大洋元。
这次财产损失调研,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或知情人健在较少,回忆不全面,统计数据财产损失部分挂一漏万,特别是社会财产损失项目空白较多,甚至就是空白,从各县汇总的数据及报表来看也是如此,与日军造成的巨大侵害不相符,与历史档案汇总的数据差别较大。调研中财产损失特别是社会财产损失是个难点,挂一漏万,甚至出现空白,在所难免,说明了调研工作的艰巨性,但不影响其真实性。综合分析实地调研财产损失数据和历史档案资料财产损失数据,实地调研数据大部未采用,最后综合认定时,只采用了一少部分数据,这部分数据历史档案中项目没有反映或反映很少。
六、结论
根据报告中对历史档案资料、实地调研等数据的分析研究,依据历史档案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原则,沧州的基本损失数字,人口伤亡为历史档案资料的人口伤亡数据,财产损失主要为历史档案资料财产损失数据,另加入了实地调研财产损失中有关交通、商业、文物、古迹、教育及古瓷画、古书画、船、凌爬等数据。沧州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认定数据如下:
沧州直接人口伤亡人,其中死亡人,男人,女人,不明人;伤人。另外,被俘捕人,灾民人,劳工人,鳏寡孤独71人。
沧州社会财产损失为,农业:亩,其中冀中八专区堡路沟占地公亩;渤海一专区沟路占地105亩、受灾面积13605亩(其中水灾3600亩、旱灾1700亩、虫灾亩、雹灾90亩)。交通:桥15座。教育:师范1所、小学14所。商业:店铺14个。文化:文物1件,古迹包括古庙7处、尼姑庵1处、清真寺2处、祠堂10处、天主教堂10间。人力资源(抓夫要工):个(工)。其他:城墙4座。
沧州居民财产损失为,房屋:023间。树木:棵。禽畜:头(匹、只),其中牲畜头(匹)、猪羊783头(只)、鸡423只。粮食:906252斤,其中冀中八专区579126公斤、任丘市小米多斤;渤海一专区斤(包括小麦340斤)。服饰:8714件。生产工具:农具2472件,大车辆,小车辆。生活用品:件(渤海一专区)。其他:任丘县被抢东西余车;渤海一专区,敲诈勒索款数元(币种不明),棉花39040斤,花生10710斤,油1340斤,铁17斤,金银(单位不明),自行车辆,古瓷画19件,古书画1箱,船42只,凌爬13只。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沧州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应该说是巨大的,反映了日本侵略军在沧州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我们得出的沧州伤亡和损失以上数据,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进行相关研究,得出的最基础的数据。一是历史档案缺失。如国民政府年有关青县、沧县、盐山县三县(当时主要占据县城)的调查统计,现存台湾“国史馆”,由于档案利用问题,未在汇总之列。二是档案项目不一,难以全面对接。东部渤海一专署的档案项目较为完整,西部冀中八专署的档案项目相对较少,两份主要档案许多项目不能全面汇总,出现了有的数据只是沧州东部的数字,或只是沧州西部的数字的情况。三是年代久远,搜集资料困难。因此,沧州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据,只是初步的和不完整的数据,并不是研究的最终成果。今后,随着资料的进一步挖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对有关数据再做出修订和补充。
(摘自《沧州党史网》执笔人:刘德峰郭爱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