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团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举隅

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17-12-12 2:45:02   点击数:
 

建立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是王俩宜师兄在第八届全国经方论坛所做的发言。师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务实稳健,特别是一口浓重的湘音,极为考验我们的听力辨别,但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学姐,与他共同跟诊冯老一月,竟能为我们当翻译了,我想经方学习和应用也是啊,由生到熟,由熟至巧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晚上好!

承蒙全国经方论坛组委会专家的厚爱,推荐我作会议论文交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演讲的题目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举隅”。由于本人学习不够,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举隅

平江县南江镇博爱中医门诊部王俩宜

一:欲要善用麻附辛,必懂三阳三阴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伤寒论》以阴阳为主线,将疾病二分法,所有疾病不是阳病就是阴病。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是认识阴阳二病的总纲领。阳病分为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阴病分为三阴即少阴、太阴、厥阴。是完全符合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所有疾病就不外三阴三阳的范围。《伤寒论》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少阴病的提纲,少阴病即是表阴证,太阳病是表阳证。条是对照太阳病说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太阳病,若脉兼见微细,而并但欲寐者,即是少阴病。出现少阴病多是体弱或老年气血俱衰者,当外感时多以少阴表证多见,由于气血俱不足故脉亦应之微细,虚则病邪困倦少阴而但欲寐也。故有“老怕伤寒少怕痨”的谚语。这是对体弱或老年气血俱衰之人外感时要高度重视的总结。郝万山教授讲:“西方国家患流感,许多老年人都难逃此劫。”《伤寒论》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个反发热脉沉,是根据《伤寒论》第7条说的,是说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始得之病在表,脉亦不当沉,今反发热而脉沉,沉为在里为水蓄,为阴经病,是为寒饮在里,但发热为邪在表,即少阴表证夹饮。所以运用解表、温里、逐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广泛用于外感病、腰腿痛、皮肤病的病证,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整理部分病例与经方同道分享。

二:外感恶寒咽痒痛,清涕咳哑麻附辛

病例一】

患者危××,男,68岁,南江镇坳里村人,年3月6日就诊,患者自述昨起发热,咳嗽吐少许稀痰,咳时胸痛,现体温38.5℃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辩六经:少阴表证夹饮,辩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厚朴汤证加瓜蒌壳、白芥子。4付,药后痊愈。

病例二】

何××,女,35岁,本县城关镇人,年3月6日就诊。患者自述,感冒后声音嘶哑,咽痛,神疲乏力,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辩六经:为少阴表证合少阳证,辩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桔梗甘草汤,6付痊愈。

病例三】

患者陈××,男,37岁,南江镇沙埔村人,年2月31日就诊。患者自述,咽痒,咽痛几月,喜清嗓,咳吐少许清稀痰,体胖,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薄。辩六经:为少阴太阴合病。辩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厚朴汤证加桔梗、僵蚕。3付。药后显效,原方再进3付,痊愈。

病例四】

患者何XX,男,48岁,上塔市镇小坪村人,年4月3日就诊,患者自述从事餐饮业,每天临晨4时即要起床。头痛二年,以前额冷痛,晚上睡觉时要用毛巾盖着头部,头脑不清淅,似有物蒙着一样,气温降低加重,到太阳底下舒服,早晚加重,晨起泛吐酸水,尿后余沥不尽,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辨六经:少阴太阴合病。辨方证:麻附辛汤合吴茱萸汤证。10付。服一付头痛止,全身轻松,病如一下拿去一样,服完三付则涕泪如注,喷嚏连连的排寒反应。4月19日复诊:诸证好转,晨起仍要泛吐几口酸水,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舌体厚,用麻附辛汤吴茱萸汤茯苓饮10付。4月27日复诊:晨起稍有头痛,活动易出汗,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舌,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茯苓饮加附子10付,诸症全除。

按】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常用的一张治疗外感病方。据临床观察,发热病人以小孩多见,这是因为小孩体质生长旺盛,发病以三阳证为主,但体弱儿童患少阴证也有,可不多见。出现少阴表证以中老年为多见,发热时间短暂,并且发热也不高,随后则热退而表现为头痛,咳嗽,腰痛,肢体痛,声音嘶哑,畏寒,下肢冷等等表现。曾见有几位因外感后声音嘶哑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入法后变为咽癌者。而能认真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表证夹饮,则大有用武之地,不失临床医生安身立命的佳方。

三:腰间盘脱并腿痛,麻附辛汤合肾着。

病例一】

方××,男,45岁,南江镇上坪村人年3月16日就诊。患者自述,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一年余,曾多处治疗,疗效不佳,近来加重,腰椎3—4节压痛,右下肢疼痛,麻木,行走不便,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印,水滑舌。辩六经:少阴太阴合病。辩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证加鸡血藤、土鳖虫,2付,开水冲服。3月18日复诊,原方再进2付。3月20日复诊,腰腿疼痛进一步缓解,舌边齿印消失,活动后疼痛减轻,脉沉细,舌质淡,苔黄。辩六经:太阴阳明合病。辩方证:四妙散合当归芍药散加水蛭,土鳖,炮山甲。7付药后腰腿痛至今未患。

病例二】

邹××,男,45岁,南江镇汤铺村人年4月6日就诊,患者自述,几年前有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史,近来腰痛,屈伸不利,腰部僵硬,腰酸无力,端坐腰胀,大便溏日二次,小便清长有胀痛感,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舌。辩六经:少阴太阴合病。辩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证加土鳖虫、骨碎补、狗脊、杜仲、鹿角片、血竭,5付。4月13日复诊,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舌。辩六经:少阴太阴合病。辩方证:桂枝附子汤合肾着汤证加骨碎补、狗脊、补骨脂、怀牛膝、三七、血竭、土鳖虫、鹿角片、菟丝子、杜仲、巴戟天,5付,药后疗效明显续服丸药一料。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有少阴太阴合病夹瘀的表现,多由体虚感寒,停湿,因弯腰劳作用力不当所致,因寒性收引,经脉阻滞,经脉拘急而发生腰椎间盘脱出和膨出,形成局部水肿,压迫神经而引起下肢痛,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肾着汤温中祛湿,恰中病机,所以常常起到好的疗效。

四:皮肤顽疾少阴证,麻附辛汤可对应

病例一】

丁××,男,75岁,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人年3月9日就诊,患者自述,几年前因胃出血,经住院治疗痊愈,自此以后全身皮肤瘙痒2年,曾多方治疗无效,全身皮肤瘀斑,皮肤粗糙,胸背胁腹部抓痕累累,自备丝瓜络于口袋,痒时就用丝瓜络擦,口里说着痒呀!痒呀!甚为痛苦,眠差,饮食二便正常,四肢冷,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诊为:血虚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合桂桂加龙牡汤5付,先服,归脾汤合桂桂加龙牡汤15付,药后无改善。3月28日用血府逐瘀汤加制首乌、蒺藜、乌梢蛇10付,药后同样无效。4月8日患者述畏寒、四逆、下肢冷甚,大便稀日1—2次,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中有裂纹,皮肤汗孔有硬结,经过思考该患者身痒是发于失血之后,养血去瘀药服30付全无寸功,真有愧对患者的感受。本来第一次就诊就有使用麻附辛的想法,因为有失血家禁汗的明训而未用,今见汗孔有硬结,无汗是汗孔阻塞,必须解表,同麻附辛汤合阳和汤加枸杞、制首乌、蕲蛇,5付,先服,再用归脾汤合地黄饮子加荆芥穗、制首乌、疾藜、蕲蛇,15付。4月28日复诊,服上方后皮肤瘙痒大减,没有新的抓痕,见有瘀斑,神疲乏力,下肢无力,视物不清,舌质淡,苔薄白,用麻附辛汤合阳和汤3付,归脾汤合地黄饮子20付,药后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病例二】

患者胡××,男,72岁,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人,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述,有银屑病史十年,全身除头面和手掌至腕关节部外全身皮肤黯黑如炭,几年身体无汗出,但双腋窝则汗多,用卫生纸揉成团于腋内,畏寒甚,皮肤干燥,皮肤痛,瘙痒难忍,饭后思睡,大便秘,每次大便需要蹲厕所40分钟以上,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辨六经:少阴太阴合病夹瘀,辨方证:麻附辛汤合理中汤,桃红四物汤证加甘大仁、生首乌、蕲蛇、丹参、全虫、蜈蚣、乌梢蛇、川甲。年6月4日复诊,服上方10付后,身体有出汗,饭后思睡好转,大便秘改善,但瘙痒改善不明显,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用上次方去细辛减麻黄为6克加水蛭5克,10付。年6月21日三诊,皮肤痒痛,饭后思睡,大便秘已,但皮肤还是黯黑,双腿内侧有5x7cm的皮损,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方用:阳和汤、附子理中汤、桃红四物汤,10付。年7月11日四诊:大腿内侧皮损完好,胸、背、腹皮肤黯黑改善,但四肢皮肤还是黯黑,双手背皮肤皲裂,出汗正常,舌质淡,苔淡薄白,水滑,方用:桂枝加附子汤、理中汤、桃红四物汤加茯苓、制首乌、蕲蛇、水蛭、鹿角胶、丹参,10付,后经电话随访,虽没痊愈但所有临床症状减轻。现仍断续服四诊处方中药维持治疗。

上述两个皮肤病患者具有传奇色彩,情因年5月24日诊治一何姓患者,该病例已于年《全国经方论坛》会议论文中介绍。该何姓患者是湖北通城县黄龙乡花园村人,因前妻亡过,后成为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的上门女婿与丁××是一个村民组,患者经我治疗痊愈后到丁家炫耀,我的病治好了,丁家问他在哪里治好的,何××患者说是在上海治疗好的,花费几万元。丁姓患者不相信何××的话,请其外甥到何××患者家探察,发现其墙上挂着博爱中医门诊部的包装袋,袋中还有处方,拿手机拍下照,上网查到我的地址。因患者距我处90多公里,儿子在广东打工,春节时请3个月的假陪父亲来治病,终于起得了好的疗效,丁××治好后,又介绍胡××来治疗。均取得了好的疗效。

体会】胡老提出少阴表阴证,在少阴病篇中,真正解少阴表证的发汗方剂,只有条和条,可麻附辛汤却是表阴夹饮证,从上二例皮肤病来看,更能说明少阴病是表阴症无疑,如果从某些注解,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里虚寒证或称太少两感证,就不会使用该方治疗皮肤病。如以脏腑经络理论解释更自相矛盾了,少阴肾经就与皮肤无关系。所以胡老的六经才是千真万确,才是振兴中医、发展中医的不二法宝。

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一枚组成,在临床中许多医生认为此方是虎狼之药;药性峻猛而不敢用,其实大不可畏惧,椐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载:四川成都有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竞尔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且终年不衰……。可见麻附辛汤应用之广,其疗效之高,但该老中医广用麻附辛汤的方法不可取,可辨证的使用麻附辛则是可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还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头痛、齿痛、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症,其辨证要点是畏寒、喜暖、思睡、脉沉、水滑舌、苔白等表现。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的用量也是临床医生应重视的关键。根据柯雪帆教授考证汉时一两为今15.克,这样换算二两麻黄、细辛用量约30克、由于受《药典》的限制,细辛用量是3克,如果这样就打乱了麻附辛汤的用量比例,所以我在临床中使用麻附辛汤时,麻黄、细辛是用同等量常用6—10克,附子一枚以20克计算。头煎煮沸40分钟以上,所治病例都是安全的,不必恐惧而不用。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经验尤能对同道有所启迪是为心愿。

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帖讨论。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投稿:jingfanggz

.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lczz/6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