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鹿鸣湖是一个人工开挖的湖泊,如今蓄积了大量的水,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这里的堤岸上,一个又一个“圆孔”中长着一簇簇绿草。从天而降的雨水可以通过这些“圆孔”下渗,很好地涵养了水源。
这只是我市在完善城市水系方面一个很小的举措。建海绵城市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这样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利用率,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我市积极加强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尤其注重保护颍汝灌区水源和麦岭地下水源,使其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年,财政部、环保部将我市境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的村庄,全部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投入资金总额超过万元。
在水源涵养工程方面,我市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水体规划建设湿塘、湿地等具有雨水调蓄与净化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利用城市水系建设生态驳岸,种植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如在清潩河、饮马河畔种植芦苇、水葱等。
在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积极规划建设雨水调蓄湖、湿地公园、雨洪行泄设施等,实施河湖水系清淤与治理工程,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科学布局排水管网,加快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和泵站等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建设雨水滞渗调蓄设施;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建设中不透水面积比例,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蓄积雨水成资源会“喝水”的地方越来越多几天前的一场雨水过后,东城区恒大绿洲住宅小区的青草显得格外油绿发亮,池塘内的水也多了起来。记者看到,小区内的草地上铺着透水步砖,雨水可以轻易地渗到地下,滋养青草。
和恒大绿洲住宅小区一样,市区很多游园及人行道,均铺设了透水步砖。雨水通过透水步砖渗到地下,在地下积存、净化。
很多透水步砖来自位于市区西环路的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在该公司专业的生产流水线上,建筑垃圾最终变成各种形式、各种规格的砖材,随后被广泛用于市政道路、广场、住宅小区、公园的修建与美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在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方面,我市要求城市道路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全面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如人行道铺装透水步砖,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关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方式或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在建筑小区建设方面,我市提出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纳入建筑小区的规划建设管控环节。试点区内,在建建筑小区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等,并设置雨水收集和调蓄设施。
另外,我市还对小区建筑屋顶、小区道路的透水砖铺装和生态排水方式、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的设计等进行了要求。采取保护式开发理念对原有生态进行保护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往往比较粗放,改变原有的生态,地表径流大增。新的城市建设则要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原有的生态进行保护,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我市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四个方面编制了系统的建设方案,构建了系统模型,模拟评估了建设方案的实施效果及目标可达性。试点区海绵城市项目库包括7大类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3.58亿元。其中包括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项目、海绵型绿地与广场项目、市政道路海绵项目、雨水管网工程项目、河湖水系海绵项目等。在试点区,我市划分了8个独立的汇水区域,实施分区建设管护。如今,13个典型类型示范项目已经先行先试,如鹿鸣湖海绵建设工程、芙蓉湖海绵建设工程、恒大绿洲住宅小区海绵建设工程、魏文路海绵建设工程等。
在试点区,根据投资模式不同,项目分为三类: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共计39个,投资4.22亿元;社会投资项目6个,投资0.33亿元;PPP项目个,投资29.03亿元。
目前,我市已经与多家公司或者联合体进行了洽谈,如与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PPP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了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技术服务合作协议。
海绵城市有蓝图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汛期降雨集中,局部内涝;季节性缺水,雨水利用少;城市面源污染威胁地表水体……这些问题曾经困扰着许昌的城市发展,建设海绵城市为许昌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提出坚持局部治理与区域整体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统筹推进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建设,做好各系统的互补互调与无缝对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问题。
我市在《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年至年,在试点区内重点选择河湖水系、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和有条件的建筑小区、公建项目等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年年底,试点区域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超过75%,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年以后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在全社会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将许昌市建设成为面向区域和全国推广具有影响力的海绵城市典范。海绵城市建设背后的制度保障我市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试点建设工作负总责。市住建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为协调联动单位,负责落实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具体工作。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等四大系统建设任务以及推进措施。
我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厅培训学习,大力开展海绵城市专题知识培训,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教授莅许专题授课。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一行就海绵城市进行专题辅导,财政部研究员孙洁博士也曾应邀来到我市开展专题讲座。我市还建立了试点区海绵城市项目库,计划总投资33.58亿元;拟采用“流域打包、系统推进”的项目建设运营模式,统一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取得连片效应。按照计划,到年,2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领。我市积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的修编工作,如《许昌市城乡总体规划(—)》就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要求。此外,我市对《许昌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策划/黄双燕执行/记者王利辉肖涛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