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学术
新闻
原创
◆◆◆
爱思唯尔(Elsevier)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旗下拥有世界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Scopus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
近日,爱思唯尔发布了年
中国高被引学者的榜单,
其中包含了名横跨38个学科领域的中国学者,
有15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的教授荣幸入选。
让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大牛”们所取得的成就。
学者发表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后,其他研究学者可以通过检索来获取数据库中信息,如果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很高,就叫这些学者为“高被引学者”,同时表明这些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注:以下排名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继光
高血压症专家
HypertensionResearch副主编,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ClinicalandExperimentalHypertension等高血压专业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
目前主要从事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自然人群研究,心血管与代谢测量技术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截止到年2月,全文发表英文论著或综述余篇,多数被PubMed与SCI收录,被累计引用余次;发表中文论著与综述余篇。
李华斌
耳鼻喉科专家
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耳鼻喉科专家韩德民院士;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广州医院工作,担任过敏反应专科主任,该专科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作为人医院工作,担任耳鼻喉科副主任,鼻科主任。
擅长过敏或非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鼻部肿瘤和儿童鼾症的治疗及鼻内镜微创鼻窦和颅底手术,如鼻内镜鼻窦开放、视神经减压、鼻颅底肿瘤切除、脑脊液鼻漏修补、鼻腔泪囊造口术等。
时玉舫
免疫学专家
曾获上海市领军人才、首届上海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
创导了细胞凋亡的重要理论,建立了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概念同时发现了c-myc对AICD的调节作用;首先证实了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与应激反应或鸦片所致的免疫抑制有关;证明了CD4+T细胞在哮喘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在颗粒酶主导Th2细胞AICD的研究中,首次证明了不同T细胞亚群具有不同的细胞凋亡途径。最近,他发现了成体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为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在器官移植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已发表SCI收录的研究论文上百篇,包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等,其研究成果对探讨干细胞调控、癌症、传染病、过敏及自身免疫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沈南
风湿病专家
近年主攻SLE的分子遗传机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实三种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及建立了凋亡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多个基因位点与狼疮发病相关联,为最终阐明SLE的致病基因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完成10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7项,目前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1项,项目1项。发表论文37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37篇。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言14次。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施思明奖、拜耳风湿病学青年论文一等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奖二等奖等。
沈浩
免疫学专家
从事疫苗活载体的构建以及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工作。年担任免疫学核心期刊JournalofImmunology的副编辑,年担任专栏编辑。近五年先后应邀到三十余所大学或学术团体做学术报告,在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14场次。
首次建成李氏杆菌重组活疫苗载体,并成功诱导产生抗病毒感染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力,揭示了细菌抗原诱导产生CTL的分子机制,这一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美国科学通报。获得NIH科研项目资助12项,资助总金额千万美元。讲授十四门专业课程,培养和指导三十余名博士和十余名博士后。
发表SCI研究论文51篇和特邀研究综述及评论6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文章发表于Science、Cell、PNAS、JournalofImmunology、Virology、MolecularMicrobiology等学术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累计次。主编和参编专著两部。此外,还担任美国NIH项目等多种研究项目评委以及Science、NatureMedicine等多种学术期刊的评阅人。
沈志祥
血液学专家
长期从事内科学血液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尤其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止、凝血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积极参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综述,参加十余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并主编《血液肿瘤学》、《血液病学研究进展》、《恶性淋巴瘤》。
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并获年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学成果二等奖、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年和年分别获SCI引用全国第三名和第六名。
张志愿
口腔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擅长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侵犯颈动脉的颈动脉移植术以及口腔颌面头颈部血管瘤、大型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主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篇(SCI收录73篇)。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上海市“银蛇奖”特别荣誉奖等。
陈竺
分子生物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人类白血病的研究中,对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持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运筹、组织和管理工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系统生物医学中心,领导展开和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较高造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获得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年12月,获得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
陈斌
男科专家
多次承担或参与卫生部、上海市及跨国科研项目,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著名的勃起功能障碍第一个诊疗药物——万艾可国内临床研究工作。
近3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上海市科委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智能网络和知识库的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筛选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男子不育症患者LEPTIN活性与精子活率关系的研究”、上海市科委研究课题“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海绵体间质纤维化临床意义的研究”,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精浆LEPTIN与其受体的作用和精子活力关系的研究”等。曾多次在国际(包括欧洲泌尿外科学术大会等)、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学术发言和交流。
陈国强
肿瘤病理生理学与治疗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理生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点研究项目。此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作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主要骨干之一,围绕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迄今,他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如《NatureCellBiol》、《NatureCommunication》、《Blood》、《leukemia》等发表近余篇学术论文。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年获得何梁何利奖。此外,他也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科技英才、上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陈赛娟
遗传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体系,阐明了我国白血病核型变化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致力于基因致白血病的机理,取得重大突破,得到国际广泛白癜风如何治疗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