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祥除了吃瓜,还要学习学会这一点,你

文章来源:雁荡山   发布时间:2024/9/12 14:04:24   点击数:
 有的人,表面是演员,背后其实是个运动员。今天的大瓜,莫过于罗志祥周扬青的分手。但是,大家的聚焦的点却不在分手本身,而是周扬青的博文内容上。不得不说,信息量之大,不亚于一部80集的大型虐恋电视剧。当然,白薯今天也不是专门来吃瓜的,毕竟我是个正经的职场作者,我们的目的是学习啊!看遍了全文,只有一段话白薯觉得尤其的扎心:关键是你都是哪儿来的时间呢?!!我每天和你半夜三四点才讲晚安难道你为了约p都不睡觉的吗?!(来自周扬青的博文)这一刻,什么二八定律,什么马太效应都是浮云,头悬梁锥刺股也不过如此啊。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努力的人比你还夸张,这大概就是你依然还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吧。俗话说,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出轨+约P不可取,但是这种善于管理时间的能力和精神,我们一定要学习。孔子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彰显时间的无情;王贞白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衬托时间的可贵;雷锋同志用“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来说明时间的灵活;而今天,罗志祥用“凌晨三四点还不睡”证明只要你努力,时间在狭义上来说,约等于无限。那么,这么优秀的技能,我们要怎么掌握呢?别急,它来了。很多人可能对时间管理存在一个误区,即到底什么才是时间管理。

01被误解的时间管理

大多数人觉得,时间管理就是增加效率的工具,掌握了时间管理,我们就能一天工作48个小时,甚至升职加薪都易如反掌。其实,这不叫时间管理,这叫超能力(或许你的偶像们可以做到一天48个小时)时间从客观来讲,是不可能被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既有事情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安排任务,如何正确优化流程。所以,真正的时间管理,是选择。按照你的价值观,对某些事情进行的选择。我毕业的第二年,找了一份药企的工作,这份工作说实话,做得很憋屈,也是我唯一一份辞职辞的很突然又不拖泥带水的工作。我刚入职时,领导(此领导非彼领导,就叫A吧)很不错,在她手下工作,我也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但过了大概三个月,领导A因为自身发展以及和大领导的沟通问题,选择了离开。走之前反复跟我抱歉,她觉得是她带我进的这家公司,但是她就这样走了,有些不负责任。而我也没有对她产生意见,打心眼里祝福她一帆风顺,直到现在,领导A依然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等到领导A离职走人,领导B光荣地从客服部调到了我们营销部,我也很光荣地成为了她的下属。以前说隔行如隔山,我没什么感受,直到B来了,我才感受到这哪里是隔了座山,这明明隔了块南极洲。我当时主要做的是自媒体,因为就我一个人运营,所以定的是一星期发4篇文章。保质保量的前提,还要近乎每天一篇原创,对我来说,挺难,但也能坚持。可是B来了后,发现文章上给不了我建议,内容上给不了我支持,运营商给不了我经验,但又不爽我天天自己忙自己的,所以,某一天,B脑子短路般去跟领导说,“我觉得我们现在自媒体的文章量太少,其他都是最少一天3篇,我们要加量,这样才会显得内容丰富。”也不知道是口才好,还是大领导也是个憨憨,竟然同意了。下午的时候,领导B踩着高跟鞋,晃着腰胯和肩膀,对我说,以后的文章,每天最少三篇,写不完可以加班,加班算调休。听完后,我“噗嗤”笑出了声,每天三篇先不说,加班算调休,我去哪里休息,每天都要写文章,调休的意思是换个地方继续写文章吗?我直接说了句,不可能。领导B顿时露出了一个“我就知道”的表情,然后拉我到会议室,讲了半天,告诉我什么叫“时间管理”。尼玛......我谢谢你的时间管理。讲完后,对我说先消化消化,明天正式开始执行。这个时候,我也不打算装了,站起来对她说,“不好意思,我做不到。时间管理太高深,我可能要消化个几年,我等会就去办离职。”其实我跟B的矛盾,不仅仅是这些,平时对于有些事情的画蛇添足和指手画脚我已经忍到了极致,可谓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一天三篇文章只是个导火索。B看我要离职,也有点慌了。因为她的手底下就我一个,我走了谁来干活?别看她平时叫得欢,真做起事来,宛如一个白丁。但无论B说什么,我去意已决,最后闹到了部门经理那里,经理说那你多留一个月,让我们过渡下。我想了下说,“好,但条件时不要让B来烦我。”半个月后,他们招到了人,我也找到了下家,算是皆大欢喜。所以,朋友们一定要记住,领导额外加大工作量,又不给你减少其他工作时,千万别信他的“时间管理”这样的鬼话,毕竟,我们正常人一天只有24小时。好的领导会给你做选择,不断用更重要更有用的事情来锻炼你,而不是让你加大“搬砖”量。

02我们要如何选择?

先说一下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往往要处理很多事情。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立刻马上要出结果,有的Deadline还很远。所以,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就是四象限法则要教会我们的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重要且紧急:重要又很紧迫,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不能有丝毫的拖沓。重要但不紧急:重要但是并没有时间上的压迫感,可以着手做规划,按部就班,精益求精。不重要但紧急:朋友的开黑召唤,综艺节目的准时开播,虽然很急,但重要性不强。不重要也不紧急:生活中的琐事,看抖音,追剧,刷手机,玩游戏,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纯粹消磨时间。当我们将琐碎的事情梳理成线,接着再用四象限法则归类、分解,就能得出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规划。人生就是一个玻璃容器,能放下很多东西,比如高尔夫球,小石子,沙子和啤酒。高尔夫球就是人生大事,包括你的理想,你的健康,你的家庭等等,要优先将你的高尔夫球管理好。小石子就是你的房子,车子,工作等等,也很重要,排在高尔夫球的后面。沙子就是很多的琐事,不重要,但是又会客观存在。至于啤酒,就是你的调味剂,无论你的人生有多紧凑,有多失意,有多得意,也应该有时间去放纵自己,和朋友大喝一场,忘记烦恼和忧愁。

03真正的时间管理

我们前面说了,时间管理是一种选择,他会让你对事情进行轻重缓急进行选择,让你知道高尔夫、石子、沙子、啤酒的摆放顺序。但是,时间管理不会帮助我们去选择,选择权依然在我们。是的,因为四象限也好,沙子啤酒也好,终归只是工具,是我们利用的工具,他不会去帮我们选择,做决定的还是我们自己。因为贪婪,将石子当成高尔夫,因为放纵,将啤酒灌满了整个人生。石子终归是石子,啤酒也不能变成高尔夫。工具将他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了那里,但是你却闭着眼睛将他们换了顺序。所以,时间管理本身是一种选择,但对于每一个人类个体,驱动选择的恰恰又是我们的自律和自控。当我们有了过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又熟练地使用工具,最后形成长期的记忆和使用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管理。举个例子。我是个北方旱鸭子,除了下雨,上高中前就没见过自然界中真正的水长什么样。但是我对游泳特别感兴趣,每当想象自己在水里游时,就很开心。上了大学,我决定学习游泳。我学的很快,同样身为旱鸭子的室友,就学的特别慢。经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训练,终于能下水游了,虽然时间很短。后来过了半年,因为熟悉和习惯,已经没有了障碍。仔细想想,时间管理跟游泳是很相似的,关键在于你的天赋、知识和习惯。游泳:天赋:你的肢体协调能力,你对游泳的渴望和兴趣。知识:游泳的技巧、肢体动作以及呼吸换气方式等等习惯:知识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肌肉记忆,本能地知道什么时间什么状态该做什么事情。时间管理:天赋:你的自律和自控能力。知识:四象限、二八定律、啤酒沙子等等。习惯:本能的去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分类选择,永远记得自己的首要目标次要目标,不要将沙子、啤酒过多比例地装进你的瓶子中。好的习惯、技能、本能,并不是教你应付你当前面对的困境,而是让你时时刻刻都在遵循着他们规律,真正的改变自己。

04写在最后

我们作为生活在四维空间中的三维生物,想要掌握时间,无异于痴人说梦。所谓的时间管理,管理的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时间是无情且不舍昼夜的,无法快进或回头,每一个人都是在时间这条单行线上匀速行驶的车辆,唯一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fzl/1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