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雁荡山 发布时间:2025/2/10 14:53:07 点击数: 次
雁荡灵峰奇景文图云水虽说慢生活可以随心所欲一觉自然醒,但到了这个岁数贪恋慵懒早已不是我们的专利,而灵山秀水风光诱人,怎能辜负了天赐的良辰美景,大部分同学还是早早的起床了。离早餐还有一个多小时,大家便出去走走,一部分人要去雁荡山景区慢行游步道,而我和另外的同学从后山小路进入灵峰景区。原来,谢公岭左边岔路可直抵灵峰景区。灵峰为雁荡山东门景区,面积约46平方公里,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著称,它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景区内一早就有人在山上健身跑步,还有一些香客前往观音洞拜菩萨。我们只是随意走走,免费吸氧。走不多远,见一石桥跨于鸣玉溪两边的岩石上,此桥叫果盒桥,建于光绪年间。虽然鸣玉溪断流几乎干涸,但桥下却有一泓潭水清澈见底,泛着翠绿,甚是诱人。原来此处称为凝碧潭,碧水长年不竭,它与果盒桥及边上的果盒岩(亭)并称果盒三景。果盒岩上的果盒亭,南面对着象鼻峰。因为没找到最佳拍摄角度,山坳间的象鼻岩只能凭想象了。果盒亭边上有一山洞,叫灵峰古洞。这是由断裂构造发生地震而形成的洞穴,内藏七洞穴,洞洞相连。洞口边的山崖上刻有一些名人题字,其中“雁荡景奇”为谷牧所题。沿洞内石阶攀援上行,可登东、西瑶台环顾景区诸峰。仙境般的瑶台,曾是《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等仙侠剧和古代言情剧的重要外景拍摄基地。此处观景绝佳位置,群山巍峨,峭壁陡崖,峰峦叠嶂,美景如画,让人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东看去,南北高耸的山崖之间形成宽阔的峡谷,谷外山野云雾缭绕,蔚为壮观。回望西侧,灵峰景区最著名合掌峰也叫夫妻峰,挺拔地耸立于群山之中,秀丽而壮观。移步换景,合掌峰的右侧是北斗洞,为雁荡山最大的道观。山腰之间云蒸霞蔚,宛若仙境。再看合掌峰左前方的群峰中,有两根石柱拔地而起,称为双笋峰。真可谓四周风光美不胜收。沿灵峰古洞下行,直通景区中心位置。我们向西来到合掌峰下。抬头仰望,合掌峰由两座山峰构成,右边为“灵峰”,左边称“依天峰”,两峰之间的缝隙形成洞穴,这就是观音洞。观音洞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后修建成了如今的庙宇。观音洞被誉为“雁荡山第一洞天”,它与北斗洞并称雁荡山两大奇洞,为游客必到之所。观音洞高米,洞深40余米,宽约14米。我们从山脚下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观音洞门前两排石头小佛塔,给人以佛教圣地庄严肃穆的感觉。旁边山岩上刻有二字,随口念道:“神色”,以为佛门深奥,不解其意。再加细看,第二个字笔划与“色”字不符,经查证写的是“神游”两字,不禁会心一笑。其实,许多游客也同样的认错字,常被导游用作解说材料。观音洞山门上方“观音洞”三字,为赵朴初题,两边楹联:“胜境人知游雁荡,名山我欲礼观音”,出自当代著名画家谢雅柳手笔。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建筑颇具匠心,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进入山门后即见天王殿,这是洞内第一大殿,供有四大金刚。游客要登多台阶才能到达顶层大殿。沿两边石阶缓慢向上,洞口慢慢变得细长,洞外山坡绿树如茵,双笋石峰遥相对望。洞内岩壁留有许多名人碑记。其中现代著名学者邓拓题诗:“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在对观音洞恰到好处的赞美中暗含了人生的哲理。观音洞右侧洞壁上,凸出一小块岩石,从里往外观望,黑黑的剪影酷似观音佛像,被称为“一指观音”。观音洞最高层大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岩壁上是后来增加的三百应真。菩萨罗汉及应真具裹以金身,相互映照,满殿熠熠生辉。因怕早餐迟到,我们便匆匆离开观音洞。我们还想寻找几处景观,忽然发现远处高高的山崖上一石耸立,短细的石柱,其状恰如“鲸鱼喷水”。走近再观之,犹如金鸡独立,故名金鸡峰。但一景多变,我感觉倒是有点像披着袈裟的济公和尚。旁边的山峰就是骆驼峰。骆驼峰及下面的山崖可以看到几处摩崖题刻,经过二十多年的日晒雨淋,红色字迹已经变得暗淡模糊了。”雁荡山“题字的右侧下方有题字:“雨夜观山景,雁荡天下绝”。雁荡山作为中国“东南第一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美誉,自古以来有众多名人如谢灵运、徐霞客、汤显祖、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郭沫若、黄海滨、张大千、潘天寿等到访过这里,许多名人留下墨迹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回到驻地,发现另一班同学还未返回。从他们不断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