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吴女士前段时间给自己半岁的宝宝洗澡时,发现宝宝的阴囊里面似乎只有一个睾丸。
第二天一早,吴女士赶紧带儿子来湖南中医附一男性病科,男性病科主任周青教授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而右侧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同时在右侧腹股沟区域发现一个大小约2cm*2cm的包块。彩超检查提示,这个包块为睾丸可能性大。
看到检查结果,吴女士是一脸茫然,说没想到睾丸也会“躲猫猫”。周青主任介绍说,吴女士小孩得的是隐睾症。
什么是隐睾症?
隐睾系指一侧或双侧睾丸停止于下降途中,而未进入同侧阴囊。早产儿隐睾的发病率约为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人则为0.3%。
睾丸最初的位置位于婴儿的腹腔内,在经历由腹腔转向至腹股沟内环,再经腹股沟下降至阴囊两个阶段后,才算到达正常的生理位置。
婴儿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但1岁以后,下降概率明显减少。
什么原因
导致隐睾症?
睾丸下降是一个受苗勒管抑制物、睾丸引带移行、附睾发育、雄激素刺激、生殖股神经和腹压等多种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
因此,睾丸相关基因缺陷、调控异常、神经内分泌功能不足或机械性解剖因素异常均可导致隐睾症的发生。
隐睾症的危害
周青主任表示:隐睾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不育。
首先,隐睾常有不同程度发育不全,隐睾的曲细精管平均直径较正常者小,成人隐睾,其曲细精管退行性变,几乎看不到正常精子。
其次,隐睾合并解剖异常也会导致不育。隐睾常伴发附睾畸形,发生率为36%-43%,最常见的是附睾头与睾丸之间仅有菲薄的联系,5%-21%出现完全的分离或附睾、输精管的闭锁。
除此之外,浅表的隐睾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损伤,也容易发生睾丸扭转等情况;发育不良或受伤的睾丸容易发生恶变,其恶变的机会较正常睾丸大20-40倍;隐睾患者由于生理缺陷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不育的担忧也会引起精神上的痛苦。
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家长发现新生儿阴囊内无睾丸或只有一粒,则应及早进行B超检查,确定未降睾丸的位置,定期复诊,查看睾丸下降情况。
出生后6个月,睾丸仍未下降者,则自行下降的概率小,不可盲目等待,应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分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主要有促绒毛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周青主任提醒:对于内分泌治疗失败的,应在1-2岁时尽早施行手术治疗。虽然睾丸也会躲猫猫,但经过及时的治疗,可以部分甚至完全保留睾丸功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隐睾丸症的关键。
END周青:湖南中医附一男性病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男科分会副会长,中国性学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科学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卫计委男性生殖健康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谭新华、贺菊乔、郭军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获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获得专利2项。
专业擅长: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索静脉曲张、慢性附睾炎、阴茎硬结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健康养生指导等。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全天,周六上午
事业发展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