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经验之谈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本人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在治疗某种慢性疾病时,尤其是诸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针刀首次疗效非常显著,而后的继续治疗,所留下的征象就没那么容易去除了,出现了疗效停滞现象,我把这种现象叫做:“疾病疗效平台”。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个这个现象的存在,会使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疗效评估更加切合实际,更加便于疗程的制定。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疗效平台”呢?这是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本人仅仅有些粗浅的看法,更多的探讨有待今后大家共同来做。
一、治疗贵在坚持
治疗疾病,就像日常爬山一样(这也许是个不恰当的比喻),在起步时是较平坦的地段,加之体力足够,很轻松的就会走到半山腰了;此时,虽已剩下不到一半的路程,但那均是悬崖峭壁了。加之体力已消耗大半,剩余的路程就异常的艰难,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其余仅有10%的路程需要用比起初多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时间和力气才可到达顶峰。一旦到达顶峰,就是在很高高度上的“平地”了,如果就在快要到顶峰时坚持不下去了,那就会前功尽弃,留下来的除了困难还是困难。治病就像上述爬山,治疗之初,一些表象(这些表象往往暂时掩盖着实质性的征象),就像是平地,稍施之以方法治疗就会出现明显的疗效,这是疾病的转归所决定的一种自然现象。但余下来的往往是“顽疾”,就需要我们付出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治疗时间和方法才可以征服顽疾。
二、疾病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
就我们常治疗的颈、肩、腰腿痛而言。患者常常是多方求医问药,到了几乎无法可求时才找到我们,多数病程长、病情重,且多为60岁以上的患者,或因病痛行动不便,肢体处于失用状态。这些患者尚且不谈还有其他病症,绝大多数还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仅用针刀不能解决的。就算已考虑到了补钙,补钙是否有效?许多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是难以治疗的,就是我们能够解除了本专科问题,这个骨质疏松症没治愈,患者就一定会留下相关征象,这便是顽疾之一。再举一例子,常常会有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或初用针刀治疗也很见效,但总是不能消除全部征象,实际上这些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据我们调查患糖尿病的患者或有“隐性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肩周炎,只要这些患者的糖尿病一天不愈,肩周炎就不会治愈。出现疗效停滞或病情反复是必然。像这样的例证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疾病的转归决定了彻底恢复的时间
在临床中,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一般来说,首次治疗症状去除较多,但是,第二或第三次治疗患者常常反映疗效不明显,此时,我们一定要明确告知这是疾病转归决定的,经一段时间正确地治疗,这类病的转归有几方面:
1、治愈;2、好转;3、无效;4、病情未得到控制,加重。以上这样四种转归是客观存在的,就按照医患都希望的第一种转归来论,也不是“针”到病除的,一定要给疾病足够的恢复的时间,这类疾病的恢复时间至少需要三个月。何况,还有其他三种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不能一味夸大疗效,或总是不切实际的认为仅用针刀治疗1次或2次就可以治好多年不治的顽疾。一旦给了患者这样的误导,给了他们过高的期望值,其结果往往导致患者对针刀疗法的否定和对医生产生怀疑并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
四、疾病的病程决定了康复的时间
任何一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都有很长一段“潜伏期”,其实,并不是“得病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应该是“得病来如蚕做茧,病去如人移山”。我们治疗的许多疾病,如颈椎病,腰突症、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等,均是日积月累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有些疾患的病程可长达10-20年不等,怎么可以在几天或1-2周就能治好呢?就上述这些病而言,一般都需要用2-3个月的临床治愈期,多数需要3-4个月。这也应了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肌和韧带组织的新陈代谢周期大约是天,从这个意义上讲,疗效平台就是组织恢复所需的时间。
五、痛苦易忘是组成疾病疗效平台的因素
患者主观上的感觉构成了疗效评价的成分。人类在适应环境和社会时,经常会遭受攻击或意外,在完成生活和工作的劳作时又难免不受损伤,这些均给人们痛苦的感受,甚至是巨大的痛苦,如严重的外伤、剧烈的病痛等,常常令人痛苦难忍,可是,当制止了这些痛苦时,人们很快就忘记了以往的痛了。例如我们曾经治愈了一位患有严重腿痛的记者,在一个月后复诊时,他竟然说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是怎么疼得了。还有产妇分娩时的剧痛,一旦婴儿降生,当她们笼罩在得子的幸福之中时,早已把刚才的阵痛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说明人类存在着“痛苦易忘”现象。我认为这是好事,假设我们把经受过的痛苦都累加起来,念念不忘,难以想象会怎样?也许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所以,我认为“痛苦易忘”对我们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当明确的知道患者会有这种自然的心态时,就会预料到,二次治疗从感觉上,会有误差的,往往会感到不如第一次疗效好就不足为奇了。
提醒:此文目的是提醒大家能够正确看待针刀的疗效。
1、慢性软伤的症状来源于粘连、挛缩,组织运动受限。只要粘连松开,挛缩解除,功能就可恢复,疼痛自然消失。没有粘连不必剥,没有挛缩不必切。损伤的位置在受力集中点(肌腱起止点)、受外伤点(外力损伤点深浅筋膜层)、运动集中点(肋骨面)。
2、一种发明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同时精简流程,做到完美的无缝结合。3、诊断疾病首先要考虑哪儿粘连了,哪儿挛缩了。获得明确信息,治病才立竿见影。4、如何判断深浅筋膜的损伤?浅---压痛表浅,明显,轻压有痛,可以有硬结或条索。深----需要用力深压,顶到骨面。5、手法的作用在于将针刀的开山作用进行扩大和彻底,从而产生立即见效的效果。6、脊柱区疾病针刀局部松解切割可以消除原发造成椎体位移和刺激压迫神经的过度拉力刺激,但椎体位移并没有立即恢复,要达到立效,需要适度的复位手法,使得椎体移动到对神经不足以产生压迫的位置,以此达到骨复位,筋归槽的效果。7、肌肉起止点损伤治疗后,针刀的切割剥离已经破坏了原有的疼痛链,但仍然有一部分没有完全解除粘连,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切割剥离消除所有的粘连,那么治疗完成以后让病人在没有做手法之前重复治疗前的动作,疼痛和功能的障碍应该仍然存在。然后我们让病人做原先不能够做的动作,或者有方向、有目的、有力度的拉伸受到损伤的肌组织和腱膜。关键是缓慢牵拉,快速推弹的完美结合。在达到病人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时候,顺势给病人以同向的惯性力,由于病人的意向和医生的推弹手法是同向的,所以不存在损伤的问题,因为顺势的推弹手法牵拉了已经被破坏了疼痛链的原发粘连点,因此剩余粘连组织在病人受到推弹的一瞬间得到恢复。病人会有短暂的疼痛或者撕裂感,但推弹后出现的是疼痛的消失和功能障碍的完全恢复,因为粘连已全部松开。当然前提是对于造成症状的所有损伤点均得到治疗。8、如何判断引发一个疼痛症状的原始粘连点?需要用到散三步定位诊断法,其实也是诊断的过程。a疼痛区检查:有没有明显的压痛点,皮下有没有硬结和条索。有劳损史,明确的外伤史。b神经支配区检查:根据疼痛区的位置,找到支配此区的神经根的位置,在神经根区和神经的走形线路上寻找压痛点,硬结条索并询问与主诉痛区的联系。有劳损史。c内脏病:临床上内脏病和脊柱神经支配区是相互联系的,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其疼痛区的症状与内脏病的发作规律相应,而且多数在疼痛区找不到压痛点,病人自己都找不到或说不清到底是哪儿痛,反正是这里。这一点有神经支配区的特点。没有劳损史。但有慢性病史。X光片有时会对诊断和治疗产生误导,所以不主张影像,查体放在第一位。9、针刀治疗的安全性。针刀进针时刀口线要和组织走形的纵轴平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损伤到正常组织。在达到病变区以后进行的切割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范围都非常局限,切开的是筋膜,释放的是压力,破坏的是病变区过于敏感的神经末梢,切断的是过度挛缩的部分纤维组织,因此一直都强调只应该在病区操作。10、针刀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针刀的四大基本理论,离开了这些理论,针刀就是大的针灸针,针刀就是要命的罪魁祸首。对真正病变处不了解,还在那儿切割,不出问题才怪。11、无菌性炎症的来源。组织在受到过度拉、压、等力学、化学刺激以后,为了修复受伤的组织就会在局部加快血液循环,将身体的卫士和修复专家白细胞、T细胞、B细胞、血小板等运送到局部,这时我们身体的感觉是疼痛,看到的是局部组织的肿胀,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这应该属于首次所谓急性炎症过程。因为身体种许多的自我修复有时并不会全部恢复到初始状态,多数是功能的恢复,或多或少的留下了解剖上的痕迹,这些应该就是局部组织斑块或粘连或疤痕。在下一次受到损伤的时候,组织会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复以上的修复过程,无菌性炎症就此产生了。12、急性病的针刀治疗。急性损伤期病理变化是组织充血水肿,内压力增高,针刀的作用可以刺入减轻由于压力增高带来的疼痛感觉,同时可以借鉴刺血疗法和针灸理论行局部放血,即任由针孔自己止血,压力的释放带来的是疼痛的减轻。13、组织酸痛的原因。慢性积累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组织的酸痛是司空见惯的,来源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不良,肌肉包膜或筋膜受到持续牵拉、过力牵拉而不断调整和修复出现代偿性和修复性增厚,通透性降低,刺激了从中穿行的神经和血管,内部代谢物质的增多是酸痛产生的主要原因。14、阴雨天不适的由来。组织内压增高15、针刀的三种作用。针灸刺激,切开剥离,神经损毁。16、针刀的应用。a疼痛的点:硬结切开,条索切松,纵行疏通,横行剥离,b脊柱区:韧带松解,关节囊松解。c神经线路:相应的穴位阳症---快速横行剥离阴症----缓慢纵行疏通。17、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肌腱,关节囊,滑囊,关节软骨。18、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新的效果。19、重视事实,忽略权威,搁置经验,疑难病才有新的出路。20、针刀治疗的是点,如果损伤的是面,则要密集针刀松解。21、针刀的无伤来源于精确的解剖基础和对神经支配区的全面掌握。22、病人接受针刀的治疗方法在于心理的预期,如果病人认为通过推拿可以解决问题,针刀自然不会被选择。但是如果需要开刀解决甚至是开刀都不能解决但针刀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病人会选择针刀的。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