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医生如何处理卡介苗的不良反应

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21-9-3 12:49:46   点击数:
 

本文指导专家

陈艳萍

医院副主任医师

本期《金牌医生》栏目是由吉林广播电视台旅游广播和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出品。

陈医生您好,那么为什么宝宝要打卡介疫苗呢?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结核病和儿童结核病现状: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全身除去眉毛和指甲各部位都可以得结核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病人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任何疾病都有轻重之分,有普通结核病,有重症结核病,其中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为重症结核病,还有一些耐药性结核病,这些结核病致残致死风险都比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年全球有万结核病,儿童占2%,中国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三。尤其粟粒性肺结核和结脑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儿童结核病诊断困难,治疗困难。那我们就得未病先防,黄帝内经圣人早就说了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陈医生,那么在临床上,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呢?

.这个疫苗安全不?是至今全球接种最广泛、最安全的疫苗之一。2.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卡介苗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3.接种对象: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TST阴性儿童。4.接种禁忌证(有些家长会问大夫说他家的孩子不能打,为啥)有免疫缺陷病、HIV感染、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的儿童。5.暂缓或不宜接种:()危重症新生儿应待疾病治愈或症状稳定后接种;(2)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暂缓接种,当体质量达到g后再予接种。6.补种原则:(当时一些原因没打上,可不可以补种,要是胳膊上没有疤,就是没接种上卡介苗?怎么知道接种成没成功,要不要补种)()3月龄婴儿可直接补种(无禁忌证、暂缓或不宜接种的情况);(2)TST阴性的3月龄至3岁儿童,应予补种;(3)≥3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BCG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复种。通常接种后胳膊上都会有像小印章一样的疤痕,这是接种成功的标志(接种后PPD皮试阳性),会陪伴你一生。现实生活中一小部分人无卡痕。

陈医生,接种卡介苗后反应大可咋办?孩子这么小!

.局部不良反应药正确时,仍会发生轻微的局部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疫苗后的6个月内。轻度不良反应为接种2~3d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触之无硬结,数日后自行消退;在接种2~4周后,接种处出现以丘疹为特征的皮肤反应,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后变为轻度溃疡,多在2个月内结痂,结痂后3个月内愈合并留下直径4~6mm疤痕。BCG接种后局部强反应为局部脓肿或直径0mm的溃疡,愈合时间2周。2.BCG-itisBCG-itis是接种卡介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累及接种部位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可为单独受累或合并腋窝淋巴结病变。淋巴结无压痛,很少相互融合,通常不伴发热或体质量减轻。BCG-itis分为非化脓性(单纯性)淋巴结炎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单纯性淋巴结炎是卡介疫苗接种后的正常良性过程,通常在几周到数月内自然消退。少数单纯性淋巴结炎可进展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其特征为触诊有波动或针头抽吸见脓液,肿大淋巴结处通常出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脓疱等。化脓性淋巴结炎往往为干酪样病变,可伴窦道,再通过瘢痕闭合窦道。伤口愈合需要数月,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瘢痕疙瘩。3.播散性卡介菌病播散性卡介菌病常见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患者。常见的易引起播散性卡介菌病的PID包括: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完全性DiGeorge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高IgE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枝杆菌病。播散性卡介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破溃和溢脓,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皮肤包块形成和肺部病变;也可累及肝脏、脾脏和骨骼。4.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最初是一种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开始后免疫恢复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包括卡介疫苗引起的疾病;现通常是指在免疫恢复后3个月内出现,也有可能在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品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区域性淋巴结炎,通常无扩散。目前还没有死亡病例的记录。其病因尚不清楚,但推测是机体免疫重建后针对包括分枝杆菌在内的机会性病原体的一种炎症反应。

陈医生如何区分是卡介苗的不良反应还是得了结核病?

大点的孩子可用痰液,小孩子可以取胃液做结核菌培养,基因测序,必要时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细菌培养及病理检查结果。

陈医生,卡介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需要如何处理?

一.卡介疫苗接种后发热反应的处理:接种卡介疫苗后,如有轻度发热,一般无需处理,持续~2d后可自行缓解,中度以上发热或发热时间超过48h,应对症处理。二.卡介疫苗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的处理:.接种后皮内圆凸丘疱约30min消失,接种后2~3d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为非特异性反应,大多不用处理,可自行消退。2.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溃疡、水疱、瘢痕、皮疹、脓肿等情况,一般不需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不可自行排脓或提前去除结痂。三.BCG-itis的处理:.BCG-itis不主张局部使用抗结核药物,不建议全身使用抗结核药物,可酌情使用母牛分枝杆菌等免疫调节剂。2.若淋巴结脓肿经6~9个月观察仍未自愈,且直径≥3cm,或单纯性淋巴结炎发展为化脓性,可针刺抽吸脓液,行细菌学检查。避免切开引流。3.若淋巴结脓肿经2~3次针刺抽吸后无明显好转或形成窦道,或单纯性淋巴结炎经6~9个月观察仍未自愈,且直径≥3cm,或病灶在2个月内迅速进展,可考虑行外科手术切除。(以上3类均为低质量证据等级,中等强度推荐)四.播散性卡介菌病的处理:播散性卡介菌病常并发PID。针对播散性卡介菌病的治疗,应予抗卡介疫苗治疗,药物选择和疗程取决于免疫缺陷病类型、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所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经验性选择3~4种药品,推荐方案如下:.抗卡介疫苗治疗方案:异烟肼(H)0~5mg·kg-·d-,建议足量使用,最大剂量mg/d;利福平(R)0~20mg·kg-·d-,最大剂量mg/d;乙胺丁醇(E)20(5~25)mg·kg-·d-。根据病情可酌情选用氟喹诺酮类药品、阿米卡星、利奈唑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丙硫异烟胺、克拉霉素等。2.推荐疗程: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7~6个月不等。各期及总疗程需根据疗效及并发的免疫缺陷病而定,有的免疫缺陷病甚至需要终生服药。3.卡介疫苗菌株药物敏感性模式:目前,牛分枝杆菌及所有的卡介菌亚株对吡嗪酰胺天然耐药,用药时应避免。4.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介菌病:抗卡介疫苗治疗后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上4类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等级,中等强度推荐)

今天非常感谢陈医生详细的给我们听众朋友们讲解了关于卡介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相关内容。

最后,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stl/11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