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巍峨,氤氲奇生李可染雁荡山永樂

文章来源:雁荡山   发布时间:2024/10/16 15:54:16   点击数: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郑华国/3725442

李可染

雁荡山实景风光

山水画是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早期风景主要是人物画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山水作为单独的绘画题材,最早出现于隋朝,到了唐朝,山水画被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用彩及用墨而划分,宋代山水画法达到了臻于成熟的境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提倡写实风格,元代山水画则趋向于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李成《晴峦萧寺图》局部

到了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山水画达到了顶峰,董其昌及清初的“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到了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皆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发展了山水的绘画语言。

从五年代起,李可染致于“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用画笔描绘出祖国山水名胜,包括了西湖、太湖、黄山、雁荡山以及征路线、命圣地等,可以说写成为李可染先艺术创新的突破。李可染先多次到浙江雁荡进写和创作。雁荡的光,阴晴,给了他以笔墨功夫来捕捉然丰富变化的机会。

年,李可染在雁荡山与深山药农合影

创作于年的《雁荡山》也尽显李可染在山水画中独有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李可染的山水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此幅《雁荡山》则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先生的这种绘画风格。

LOT《雁荡山》局部

雁荡速写

李可染先生多次到浙江雁荡山进行写生和创作。雁荡山的山光水色,阴晴风雨,给了他以笔墨功夫来捕捉大自然丰富变化的机会。他用融合东西方的造型语言和画面结构处理,创造了自己绘画中深远的空间。那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光线效果,形成了李可染绘画中“逆光山水”的独特风貌,把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尽收笔底。六十年代初,李可染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LOT李可染(—)《雁荡山》

年作镜心水墨纸本

66×43.5cm

/2×/8in约2.6平尺

题识:可染。

钤印:李可染

出版:1.《李可染书画全集—山水卷》,图版8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2月。

2.即将出版于《李可染全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物照片

LOT《雁荡山》细节图

这种独特的重墨和光效是李可染中后期的典型特征,此幅运尤佳,既写出了画家对雁荡山水的感性印象,一种鲜明的形式感表现出然山川的律动。画诸元素被简化不能再简的程度,仅以抽象的印象去描绘这景致,画家以诗化的语言写出这样一个诗境,使感觉到种充盈的内在力量。

参考图:李可染年作《雁岩一景》

参考图:李可染年作《雁荡山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stl/14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