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房型多见

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15-6-1 1:57:44   点击数:
 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造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枝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数年至十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瘤大小不等,可为实质性或囊性由于肿瘤逐渐增大使颌骨膨隆,颜面出现畸形,皮层骨受压吸收、变薄,按之常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当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使牙齿移位、牙根吸收、松动甚至脱落如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肿瘤继续增大,皮层骨质完全吸收,即向颌骨外扩展,可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

x线检查可助诊断,其表现不一(图3-25),可为蜂窝状,皂泡状或多房性囊肿样阴影以多房型多见,呈多个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的透射区阴影,相互重叠或融合,边缘呈切迹状少数可表现为单囊型阴治疗海绵体的药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属先天性,是由血管内皮增生而来多见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和口腔粘膜(如唇、舌、颊、口底等)(附图16,17)(图3-26,27)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而以前两种常见

附图16 毛细血管瘤(左面部)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一)混合瘤(多形性腺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

附图15 腮腺混合瘤(左腮部)

图3-25 x片示:造釉细胞瘤(下颌体部)

(二)造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蔓状血管瘤: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图3-27 舌部血管瘤

图3-26 面部血管瘤

附图17 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

造釉细胞瘤是一种包皮上有硬结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造釉细胞相似,故称为造釉细胞瘤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面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治疗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割包皮后有硬结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粘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附图15),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海绵体硬化症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采用手术治疗本病虽属良性肿瘤,但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单纯挖除的手术方法,容易复发,而且反复发作,可发生恶性变因此,一般在肿瘤外正常骨质处,将颌骨包括肿瘤整块截除作下颌骨截骨时,最好能同时植骨以维持外形及恢复下颌骨的功能

(三)血管瘤(hemangioma)

口腔颌面部可发生各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者,如涎腺混合瘤、牙龈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等发生于骨组织者,如巨细胞瘤、骨瘤等口腔颌面部还有些良性肿瘤与成牙组织有关,属牙源性的肿瘤,如牙瘤、造釉细胞瘤等现将几种常见肌肉硬结症的肿瘤分别叙述如下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白癜风2015最新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stl/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