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肾结石,胆结石等等,但是恐怕大家都不知道,脸上也能长“石头”!
近日,我院整形外科门诊接诊了许多症状类似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面颊部皮肤下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包,像石头一样。有的很小,透过皮肤能看到一个小小的隆起,有的大到甚至可能要把皮肤顶破,更甚至有的孩子脸上的这个硬硬的包还破溃过,在皮肤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很多家长最开始的时候没在意,一直等到这个讨厌的“石头”长大到一定程度,顶破皮肤或增大到影响面部外形和功能时,才火急火燎地向医生求助。那么,这个包到底是什么呢?许多家长以为就是个“疖子”,可能是上火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暂时性的皮肤硬结。但是,其实并不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其实有很大的学问。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越长越打,突破皮肤,留下瘢痕或引发感染,让孩子粉嫩的脸蛋上留下令人揪心的永久痕迹!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恼人的“石头”到底是啥?它叫毛姆质瘤,又名钙化上皮瘤,是由表皮毛姆质分化的细胞肿瘤,病变在真皮深层或皮下,属皮肤深层良性肿物。多发生在面部、颈部、上肢及臀背部。在小儿多见,损害为单发的皮下软骨样肿物或结节,直径0.5~3cm,圆型,边界清楚,表面皮肤正常或暗紫红色,位置较浅时呈淡兰红色。小儿着急、哭闹时患处涨红。常缓慢生长,质由软变硬。通常小儿无自觉症状。当增大一定程度时,可轻疼。肿物可与皮肤紧密粘连,但基底可推动,可破溃,内含石灰样砂粒。彩超所见无血流,或见点状血流。请大家注意,治疗毛姆质瘤,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常规的手术方法,手术切口较大,术区缝合方法较简单,术后遗留瘢痕组织较明显。家长们最怕孩子的脸上留疤了,整形外科的减张手术技巧和精细缝合方法,给孩子们的脸蛋带来了希望!切除的钙化上皮瘤小切口、精细缝合大医二院整形外科主张“小切口+小针线+小心操作”的三小原则,在保证病变完整切除的同时,尽量选择最小的切口,用最细的针线,最精细的操作,尽量保护孩子们稚嫩的皮肤。延伸阅读
大医二院整形外科擅长使用小切口、隐蔽部位切口以及不造成额外损伤的冷刀切割方法,进行体表及软组织内良、恶性肿瘤,并进行切除后组织外形、功能的修复重建。包括色素痣、脂肪瘤、乳房肿物、毛姆质瘤、皮肤癌(基底细胞癌、鳞癌等)、血管肉瘤、隆突性肉瘤等。采用微创的方法、快速的术后康复和护理以及精细的手术方法,让病变去除了无痕,只留美丽在外边!小切口切除较大乳房肿物体表肿瘤整形外科专家出诊时间:
赵穆欣副主任医师:周二、周三上午
郑妍丽教授:周一、周三全天
姜涛副教授:周二、周四全天
周五出诊专家以网上挂号信息更新为准
精彩推荐
1、大连医院公告
2、大医二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新流程发布
3、大医二院预约挂号十二种方式
4、医院,疫情期间的就诊选择
5、医院线上方便门诊——宅在家里“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