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疖肿临床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疖肿(Furuncle)是致病菌经毛囊或汗腺侵入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疖肿多发生在人体受压部位和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和皮脂腺丰富之处,常见于头、面、颈、背、腋下、臀部及会阴部等,以夏、秋季节多发。疖的病程1~2周;痈可为疖的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大约2~4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皮肤擦伤、溃疡、糜烂时,均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另皮脂溢出也可诱发疖肿与痈。此外,糖尿病者、贫血、年老肥胖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缺陷、皮肤不清洁、不经常洗浴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也易诱发疖肿。皮肤擦伤、糜烂、溃疡等均有利于细菌在皮肤表面的定植、繁殖、感染。
临床表现
“红肿热痛”和化脓为典型症状:
疖初起时为米粒大小的疼痛性红色丘疹,触之疼痛。后渐扩大成半球形暗红色结节,中央隆起、有硬结、自觉有灼痛和压痛,数日后中央形成脓点,以后发展为坏死性脓栓,但于化脓时变软,破溃出脓或形成溃疡,若除去脓栓,排出血性脓液,可逐渐消肿愈合。如果疖继续发展可引起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感。如疖长在上唇周围和鼻部(危险三角区)应注意,不要随便挤压或热敷,以免引发颅内感染,造成生命危险。
疖一般无全身症状,较大的疖有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胀;痈局部淋巴结肿大而疼痛。如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内外兼顾,外敷药物控制感染,消除疖肿促进愈合,疖肿及痈基本上以外用药治疗;严重者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2.药物治疗
(1)对早期初起的局部可涂敷2%碘酊或0.25%~0.5%聚维酮碘溶液,后涂敷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
(2)对早期未破溃的疖肿应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冷湿敷(非热敷),后涂敷10%鱼石脂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如疖肿已成熟,但尖端尚未破溃,可用液体酚或2%碘酊涂抹在尖端,让尖端自行破溃,化脓性的坏死组织排出后即可痊愈。对已破溃的疖肿,可涂敷1%红霉素、2%夫西地酸软膏、0.5%杆菌肽软膏或复方新霉素软膏(任选其一)。如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涂敷2%甲硝唑乳膏或口服甲硝唑,一次0.2~0.4g,一日3次。
(2)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肌内注射,一次80~万IU,一日2~3次;儿童一次20万~40IU,一日2~3次或一日5~10万IU/kg,分2~3次注射;或口服红霉素成人一次0.25~0.5g,一日4次,儿童一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或阿奇霉素一次mg,儿童一次~mg一日1次;对严重感染患者可采用静滴给药。但注射青霉素前需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青霉素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有哮喘、枯草热史者禁用。对复发的疖痈可服利福平,按一日10mg/kg,空腹顿服。连服10d,合并用氯唑西林,一日4次。治疗无效的复发病例可使用阿奇霉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4.中成药
传统医学根据疖肿的症状辨证分为两型治疗:
(1)热毒蕴结症:患者体格健壮疖肿较轻,一般只有1~2个,重则有多个发生于全身或密集在一起,此愈彼起,可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结等,治疗上可选用如意金黄散能消肿止痛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用时以清茶调敷直接涂敷于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一日2~3次;三黄膏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直接涂敷于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每隔1~2d换药1次,小败毒膏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口服一次10~20g,一日2次,泻毒散清热解毒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用时以蜂蜜和食醋调敷于处。连翘败毒丸,一次6g,一日2次;或醒消丸,一次3g,一日2次。
(2)暑湿浸淫型:疖肿多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和妊娠妇女多见,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可用小败毒膏、泻毒散、消炎解毒丸,龙珠软膏,紫草膏,五福化毒片,疮炎灵软膏等;或三黄膏外用涂敷患处,一日2~3次。
用药提示
1.疖肿且勿挤压?俗语说“面无善疮”,即发生于颜面部疖肿禁止挤压一般也不宜切开,因面部、口唇的皮下组织疏松,而淋巴和血管极为丰富,发生在此区域疖肿如被挤压,可使炎症在疏松组织中扩散,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毒血症。对已化脓者可切开排脓引流,不宜挤捏和早期切开。
2.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抗生素的给药原则为“尽早、足量、足疗程”,一般凭临床经验同时作细菌学检测,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利福平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须监测:(1)必须作皮肤敏感试验试的药品应先作皮试。(2)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对糖尿病、痛风或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3)利福平可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须定时测定尿酸。(4)夫地西酸为一种具有甾体骨架的抗生素,可抑制或杀灭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苯青霉素株或耐其他抗生素株)、链球菌、肠球菌、白喉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奈瑟菌属及结核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则作用较弱。对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妇女慎用。(5)避免长期和大面积应用新霉素软膏,以免吸收中毒,并避免与有肾、耳毒性药品合用。(6)近年发现,阿奇霉素具有增加心律失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脏毒性。若静脉注射风险更高(因此,药液浓度应控制在1~2mg/ml,滴速宜缓慢,静滴mg≥60min,mg≥2~3h)同时监测心电图。使用阿奇霉素时,需对患者进行筛查,患有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和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史、代偿性心力衰竭者、处于心律失常状态、未纠正的低血钾、鎂症者谨慎服用。
3.鱼石脂具有微弱的刺激性,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应给予注意。
4.杆菌肽软膏外用偶见有轻度皮肤过敏、皮疹、瘙痒、红肿、刺激感觉,一般较为轻微,罕见全身严重过敏,有致肾毒性发生的可能。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6——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7——佝偻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8——小儿咳嗽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9——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1——前列腺炎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2——轻中度烧烫伤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3——痔疮临床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黄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