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有哪些临床表现早期治疗,并发症

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18-3-21 8:29:32   点击数:
 

脊髓损伤有哪些临床表现?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损伤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瘫痪,损伤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脊柱骨折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发病前多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或肩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受伤后病人感到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

  骨折局部可们及局限性后突畸形。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对于合并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在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均会受到损害。

  感觉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减弱或消失。

  运动障碍:在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患者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贬反射亢进rg现骸阵孪和踩阵孪及病理反射。

  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患者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能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肮,残余尿少于m1,但不能随意排尿。

  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圆锥部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的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用手挤压腹部)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出现便秘和失禁。

  总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在接诊患者时要做好抢救准备,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的表现和损伤的部位,及早处理。

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2)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记。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早期治疗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早期专科治疗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应从受伤现场即开始进行。意识减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诉说疼痛。对任何有颅脑损伤、严重面部或头皮裂伤、多发伤的患者都要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可能,通过有序的救助和转运,减少对神经组织进一步损伤。遵循ABC抢救原则,即维持呼吸道通畅、恢复通气、维持血循环稳定。要区别神经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现的低血压。神经源性休克是指颈椎或上胸椎脊髓损伤后交感输出信号阻断(T1-L2)和迷走神经活动失调,从而导致血管张力过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低血压合并心动过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为何,低血压必须尽快纠正以免引起脊髓进一步缺血。积极输血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对威胁生命的出血进行急诊手术。当血容量扩充后仍有低血压伴心动过缓,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

并发症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死亡可分早期和晚期两类。早期死亡发生于伤后1~2周内,多见于颈髓损伤,死亡原因为持续高热、低温、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则发生于数月或数年之后,多由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营养衰竭等引起,颈髓、胸腰髓损伤均可发生晚期死亡。早期和晚期死亡并无一定界限,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死亡于并发症。但如能给以防治,又能给以良好的康复治疗,则患者非但可以长期存活,并能坐、立、行,甚至参加工作,可见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性。(1)排尿障碍及其治疗脊髓损伤以后,治疗排尿机能障碍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排尿状况,减轻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使患者在不用导尿管的情况下有规律地排尿,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残余尿,没有尿失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恢复膀胱正常机能。1)持续引流与膀胱锻炼脊髓损伤早期患者,膀胱逼尿肌无力,尿液为内括约肌所阻不得排出,治疗以留置导尿管引流为好。一般应留置直径较小的橡皮导管或硅橡胶导尿管,最初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以利逼尿肌功能的恢复。1~2周后夹管,每四小时开放一次,夜间患者入睡后应保持开放。在导尿管开放期间,训练患者用双手按摩膀胱,尽量压出尿液。2)预防泌尿道感染和结石由于膀胱瘫痪,小便潴留,需长期使用留置导尿管,但容易发生膀胱挛缩和尿路感染与结石。久之,感染将难予控制,严重损害肾脏,以致肾功能衰竭。①拍高床头有利于尿液从肾脏经输尿管引流到膀胱,而减少尿液逆流引起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盂积脓最终损害肾功能的机会。②多饮水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持m1以上,如此则排尿也多,有机械冲洗作用。夏天还可鼓励患者多吃西瓜,理由同上。③冲洗膀胱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短期或间断使用导尿管,使排尿畅通。每日用生理盐水、3%硼酸液或0.1-0.05%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1~2次。④清洁尿道口留置导尿管以后,由于导尿管的刺激,尿道口处往往可见有分泌物积存,容易滋生细菌,应当每天清除。⑤更换导尿管导尿管留置过久容易引起感染及形成结石,应当定期更换。普通橡皮导尿管一般每隔1~2周更换一次。若采取刺激性较小、外径较小、内径为1.5~2mm的塑料管,则可间隔2~3周更换一次。换管之前应尽量排空尿液,以便于拔管后尿道道可休息数小时。在此期间内可令患者试行排尿。排尿若能成功,则不必再行插管。平日尿液能自行沿导尿管周围溢出,说明膀胱已经恢复排尿机能,是拔管的指征。3)药物疗法①尿潴留刺激副交感神经使逼尿肌力量增强、内括约肌开放,以恢复排尿机能。抑制交感神经使内括约肌不处于紧张状态以利排尿,可用肾上腺能受体抑制剂。用抑制尿道和括约肌痉挛药物。②尿失禁膀胱逼尿肌痉挛:可用阿托品类药物等。膀胱内括约肌力弱:可将麻黄素与Ethinyloestrodiol配伍应用。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应用西药效果不佳,可试用中药缩泉丸或缩泉汤4)手术疗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以选用下列手术方法:①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下运动元性膀胱排尿障碍,于伤后6个月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上运动元性排尿障碍,膀胱内括约肌张力增高,排尿阻力增大,长期不得缓解者,均对经尿道行内括约肌切开术。②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因有长期排尿困难或尿路感染不能控制,经造影证实排尿障碍的主要阻力来自尿道外括约肌者,可行外道外括约肌切开术。③回肠代膀胱术由于长期留置导保管或长期慢性尿路感染而发生膀胱挛缩者,可行回肠代膀胱术,以扩大膀肌容量,根除膀胱感染,减少排尿次数。④尿转流术因有长期排尿障碍行留置尿管而并发生感染者,可做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患者一般情况不佳,尿路有梗阻合并肾盂积水、肾盂积脓、肾功能衰竭者可做肾造瘘术;膀胱挛缩因某种原因不能做回肠代膀胱手术者,可行输尿管造瘘术。(2)体温异常及其治疗1)高热高热须与感染鉴别。由于交感神经已经麻痹,药物降温已属无用。如能有空调设备,可使室温控制在20~22℃之间。预防和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采用酒精擦浴或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放置冰袋。2)低温与心力衰竭存在于颈髓横断患者,由于全身交感神经的麻痹,皮下血管网舒张而不能收缩,故若损伤发生在隆冬季节,患者经长途运送而未能很好保暖者,则大量体温散发体外,体温下降,可达32℃。此时患者神情淡漠,必率减慢,每分钟只有50℃余次。若体温继续下降至30℃或以下,则将发生心律紊乱,而死于心力衰竭。治疗以人工复温为主,升高室温、热水袋法(40℃)、电热毯法、将输入的血液和液体预先加热法等。温度不宜升得过急过高,要徐徐升温至34℃后依靠衣被保暖升温至36℃,以不超过37℃为宜。

祝愿世界上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你和你的家人身上

截瘫人自己的

扫描下方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fzl/6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