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16-11-28 10:08:08 点击数: 次
入夏以来,湖北、山西、、河南等多地遭强降雨袭击,城市乡村被淹被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面对被暴雨摧残的家园,我们客观承认降水量空前的“天灾”因素,但也应该正视近年来城市发展中的“人祸”问题。如网络大V沉默的大多数所说,“洪水是天灾,死那么多人是人祸。”一场大雨暴露出我们防汛意识的不足,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行洪河道隐患不断7月20日凌晨两点,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给邢台市东郊七里河两岸的村民带来灭顶之灾。截至7月24日16时,邢台市因灾死亡34人,失踪13人,其中大贤村伤亡最为严重,不少村民家园毁于一旦。大贤村位于七里河邢台开发区段北岸。据多家媒体求证,大贤村此次遭遇洪灾,主要是因为洪水沿七里河至大贤村时,河道大幅度变窄,河两岸部分堤坝被铲,大量渣土填入河道,河道上横亘着一段围堰,加上大贤桥涵洞被铺设热力管线倾倒的渣土严重堵塞,洪水“憋”在大贤桥西侧,迅猛漫过河岸,向北扫过大贤村。有村民表示,大贤桥那个地方“堵死了”,水过不去,一下就冲到村里,加上七里河大贤桥的热力管道,“把那里挡住了,水就全部憋到我们村了”。▲邢台的七里河,在洪水后疮夷满目从媒体和村民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造成七里河洪水漫堤决口的两个关键,一是七里河在大贤桥处迅速收窄,二是河道、桥洞被渣土堵塞。七里河,一直以来就是一条以行洪为主的排、灌两用河,在市区内河道很宽,而河道出市到大贤村段突然收窄。媒体从当地水利部门了解到,席卷而来的大水威力在立方米/秒,而七里河的设计泄洪能力仅为立方米/秒,到大贤桥处通过能力更是只有40立方米/秒左右,洪峰远远超出了河道的抵御能力。至于河道为何在大贤桥迅速收窄,这要从上游说起。据了解,自年6月,邢台耗资数十亿对七里河实施综合治理,把大贤村以上河段作为景观河大大加宽了,而到了下游大贤村以下,由于处在工程末端不是景观河了,没了经济利益驱动,显得有心无力。于是,七里河流域的整治,出现“旱涝不均”的现象。占据好地段的地方,就做了景观河、开发利用升值,没有地段优势的地区要开发就要自筹资金。▲七里河与大贤村在谷歌地球卫星地图中的位置大贤村的很多村民也回忆说,大约十年前,七里河进行过整治改造,但不知道为什么改造到大贤村时,就停止不管了。现在不但河道窄,而且河里经常会有些垃圾堵塞河道。邢台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兆勋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说,明知大贤村河道变窄存在安全隐患,而没有治理的原因在于“没钱”,“你把河道掘开,不得需要钱吗?没有人给钱,用啥治?都知道那是隐患,只能说上面来水,及时通知老百姓转移”。另外,保障泄洪通道畅通,本是七里河整治的首要目的。在其早期宣称的目标中,行洪位列第一,但后期却对此表述较少,话题集中在城市景观大改造、地价升值、百姓安居、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防洪优先”似乎被遗忘在一边,在执行过程中让位于经济开发。至于为何铺设热力管道倾倒的渣土把河道、桥洞堵住了一部分,据了解,春节前后,当地开始进行邢台城区集中供暖工程,热力公司铺设热力管道途经大贤村,挖出来的土就堆积在七里河河道上。而在修建管道期间,七里河的防汛河堤曾被挖过,挖出的沙子又用于热力公司的管道建设。村民认为,这些动作或许影响了七里河的泄洪功能。据悉,早在5月13日和7月7日,邢台开发区防汛指挥部曾先后两次向施工方下发《河道清障通知》。通知指出,施工单位不仅向河道内倾倒渣土,还在七里河内设置了围堰,但该通知未获得施工方配合。再者,由于七里河常年处于干涸状态,违章建筑、菜地、挖沙等违法侵占现象屡见不鲜。却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减小了行洪断面,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表示,近几年,很多洪灾的发生与防洪、行洪通道被占有很大关系。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挨着河边的城镇,往往大面积地侵占河道和行洪通道。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由于行洪通道被侵占,泥石流来的时候,很多建筑物瞬间被掩埋,造成了人死亡。其实只要把水流的排泄通道留出来,让水流顺畅及时排出,就会大大减少和降低山洪泥石流灾害暴发的可能性。“有些地区认为蓄滞洪区已经10年或者20年没用过,就想转变为建设用地,这是极为危险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说,历史上划定的蓄滞洪区要严格管理,不能轻易调整。城市河湖水系、湿地等更要严格管理,不得随意侵占。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周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有丰雨年也有缺雨年,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他举例,拿消防系统来说,几乎所有建筑物里都有消防系统,但不一定所有的房子都会失火,不管会不会失火,这个东西必须要有。现在,防火意识基本已经贯彻到各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放过。所谓水火不留情,火这事预防得很好,水也必须要解决。“现在可能一百年都没事,但万一发生一场大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所以任何人不可以有任何权利去触碰它原有的保障措施。灾害都是一过性的,就是一下子,过后很多人就遗忘了。”“河道是防汛抗洪的生命线。”占用行洪通道、对泄洪河道治理不力、疏通不及时等隐患,在洪水到来之际一触即发。而这些隐患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就不能在洪水到来之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在这点上,湖北梁子湖破垸分洪的主动作为,值得点赞。还湖于未来▲7月14日,湖北梁子湖与牛山湖之间3.7公里堤坝中1公里隔堤成功爆破,运行37年的牛山湖大坝退出历史舞台,牛山湖重新回到梁子湖怀抱中新社张畅摄平湖惊起一声雷!7月14日,随着浪花倾泻,阻断梁子湖与牛山湖37年之久的围堤被炸开,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破垸分洪。在此前一天的牛山湖破垸蓄洪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副省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任振鹤表示,要对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实施破垸蓄洪,缓解梁子湖流域防汛抗洪的严峻局面,并还湖于民、还湖于历史、还湖于未来。自6月18日以来,湖北省已遭遇四轮强降雨,降雨总量、强度和范围均高于年,梁子湖水位居高不下。任振鹤在破垸分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围湖造田、填湖盖房、围湖养殖,使得湖北省的湖泊数量减少、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多年来形成的蚕食湖泊躯体、分割湖泊汊港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湖泊调洪功能的发挥,影响湖泊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显著增大了梁子湖流域人民群众防洪保安的风险和压力。长期以来,对于梁子湖,人们更多的是从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开发角度考虑,以经济功能定位为先,导致梁子湖与很多子湖湖汊分离。湖面分割,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态破坏。据记载,上世纪50年代,梁子湖水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而到了年,面积仅为平方公里,水面面积减少1/3。水面锐减的直接后果是湖容降低:在中水位(19米)高程时,梁子湖湖容仅为8.5亿立方米,较上世纪50年代减少容积4亿立方米。任振鹤指出,梁子湖水位一再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围湖、拦汊开发的严重后果已充分显现,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后果不堪设想。“实施梁子湖分洪调蓄措施,就是要把切割的湖泊‘合起来’,把改变的水域‘复起来’,把丧失的调洪功能‘补起来’,实现水循旧路、水回‘娘家’、人水和谐。”任振鹤表示。长江委防办主任陈敏表示,“破垸分洪不仅可以缓抗洪燃眉之急,还可以恢复湖泊的天然生态,有助于修复河湖天然调蓄功能,提高武汉、鄂州等地的排涝排渍能力。”梁子湖,可以说是湖北省围垦养殖蚕食湖泊的缩影。启动牛山湖等汊湖分洪调蓄应急措施,只是湖北省全面实施湖泊综合治理的第一步。下一步,湖北将实施全面退田还湖、退垸还湖、退渔还湖工程,加强湖泊入江通道建设,提高湖泊防洪排水能力。湖北号称“千湖之省”,历史上拥有湖泊上千个。但是湖北水利厅的资料显示,在短短50余年中,湖北天然湖泊数量已从解放初的座,减少为现在的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理学教授李长安绘制的武汉市湖泊地图中,湖泊面积从年的.97平方公里,萎缩到年的.73平方公里。湖泊不仅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更起着蓄洪防汛和维持生态的重要作用。“你让水无家可归,水就让你有家难回!”大雨来袭,湖北武汉一片汪洋,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几乎瘫痪。在不少专家看来,遭遇“看海”原因众多,消失的湖泊就是其中之一。《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减少了.9余平方公里,仅近10年来,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就由原来的9万余亩减少为目前的8万余亩。这其中,经合法审批填湖的占53.3%,非法填湖占46.7%。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院长、湖北省水事研究中心副主任邱秋说,湖泊是武汉的“水袋子”,本身具备较大的调蓄洪水能力,但是建国以来填湖造地势头凶猛,大量湖泊被建成工厂和住宅区,导致调蓄能力下降。“湖泊相当于容器,原来有那么多容器来盛水,现在容器少了、小了,水无处可去,自然就发生洪灾。”湖北省湖泊局综合监管处副处长姜俊涛说。河流、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的不当行为造成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在“百年一遇”面前,受伤的还是人类。不管是在七里河整治,还是梁子湖曾经的遭遇上,我们都看到人为的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只不过梁子湖主动出击,破垸分洪而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梁子湖的事例,说明湖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说明只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急谋远,将生态保护与防汛抗洪统筹考虑,才是人水的和谐共处之道。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8月13日,一对疣鼻天鹅正游在哈巴河县境内的一湖泊里。疣鼻天鹅虽然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但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中新社刘世河摄城市生态系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狭义来讲,通常指城市内部能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即植被与水体,包括公园、菜地、森林、湿地、溪流、河流、湖泊、池塘等,为人类提供诸多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文化福利。通常来说,城市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四种服务:支持服务,提供生物生境、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传粉与能量传播;供给服务,包括食物供给、水源供给、木材供给与基因资源供给;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噪音调节、极端气候调节、径流调节与废弃物处理;文化服务,包括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礼仪美学及精神需求。比如,城市植被可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居民的威胁;城市绿地可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森林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起到调节的作用。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类的不当行径,城市生态系统在灾害面前尤为脆弱。河流、湖泊是城市中的天然“海绵体”。每当降水形成时,雨雪或直接降落在江河湖海,或通过湿地、绿地自然地面渗透到地下,一部分被湿地吸收,其余的下渗到地下河流,最终流入江河湖海。然而,当河道被占、湖泊被填,或者是“钢筋混凝土”大肆铺开,城市自然“海绵体”惨遭破坏,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时,水流不畅势必危及人们安全。如果我们一味把目光聚焦在地下管网等灰色的人工工程上,而忽视了江河湖泊等绿色的天然工程,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正如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所说,“我们把大江大河全部裹上水泥,用无度的水利工程来试图防范水患。但水患越来越严重,裹住了大自然的那双脚,江河自己不能调节雨涝。许多城市或是靠埋排水管道,或是靠疏通和改造下水道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发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引发城市人类的生存危机。突出表现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和土壤污染、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乡镇生态问题严重等。那么当前,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怎么样?特大暴雨引发城市频频“看海”;污水直排,造成水体黑臭;渣土乱倒、垃圾围城,腐蚀着城市肌体……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如何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家园,是摆在当下、面向未来的一道难题,也是必答题。不仅要统筹规划解决,也要精细化管理;不仅关乎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也关乎每一位市民。专家建言,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用地,特别是城市河湖水系、湿地、低洼地的保护,城市开发建设中要给城市洪水、雨水留出足够的存储和调蓄空间。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河湖水系、湿地,不得随意占用,从根源上杜绝城市建设侵占河道、侵占水域的现象。并且,在城市规划中,要将南方多雨地区城市水面率的控制作为刚性指标,城市开发建设水面率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河流(江、河、渠等)、湖泊(天然或人工湖泊、水库)、湿地(天然或人工湿地)等水体表面面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增加城市水面,其功能类似于流域防洪的蓄滞洪区,可以增加可拦蓄水量,有效减少城区所产生的径流量,使得进入河道的水量减少,减轻河道的行洪压力,也减轻了城市的内涝程度,提高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安全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生态承载力以及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存在排水管网体系建设标准低、城区内排水与滞涝设施不配套,或缺乏城市河湖滞蓄涝水、城市排水河道淤积堵塞,外排不畅等问题。专家建议,要对目前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进行深化,整合城市规划中涉水专项规划的内容,推进水系统综合规划,按照规划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弥补设施薄弱的短板,建成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需求、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防洪排涝设施体系。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于“环境经济杂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