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75分妈妈
最近我在看到ScienceAlert网站一篇报道,
科学家们对6位孕妈做了一项研究,
用拉曼显微光谱时,在其中4位孕妈的
胎盘胎侧、母侧和羊膜中都发现了:
5~10微米的塑料颗粒。
图片来源:四川观察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胎盘的所有部位可能都有塑料。
这还意味着什么呢?
这还意味着小宝宝的身体里,可能也有塑料。
而更可怕的是,
就连科学家们都根本还不了解
体内的塑料会对人类有什么伤害。
大家只能保守表示,
长期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过,
说在我们人体的肠胃和粪便里发现了塑料。
只是这一次更加严重。
由于正常情况下,塑料是不可能进入胎盘的,
所以科学家们只能推测了,
这些塑料可能来自于妈妈们使用过的
包装、涂料、化妆品和个人护理,
先被大人的身体吸收,再传给子宫里的宝宝。
人类的塑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根据美国新闻网的报道,
全球每年会生产超过3.3亿吨的塑料,
这些塑料虽然很难被降解,但很容易被分裂,
也就是说只要产生了塑料,
甭管块头大块头小,在经过风吹雨打日晒之后,
它就裂了。
塑料粉碎了,自然最后就变成颗粒了。
他们会成为城市尘埃,粘在鞋子和轮胎上,
落到我们的空气和饮用水当中,
最后被我们吃进肚子里。
我们每周都会吃一张信用卡?
其实人类吃进塑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年,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就发出警告,
称全球人均每周摄入颗塑料微粒,
重5克,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什么意思呢?
我来翻译一下就是:
现在正在手机屏幕前的你、我、他,
每个星期都会吃一张信用卡。
科学家们还说了,我们一生的塑料摄入量
也相当于吃了2.2个汽车轮胎。
只是,你们想过没有——
塑料为什么会被吃进我们肚子里呢?
因为你可能会吃海鲜。
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塑料,
塑料袋,塑料碗筷,还有人造衣服的纤维,
即使是你想不到的我们每天都用的
牙膏、沐浴露、洗面奶,
也会添加塑料颗粒作为磨砂剂。
虽然我们不会直接把它吃进肚子,
但当这些塑料被当成垃圾扔了以后,
会慢慢在自然界被分解,汇入大江大河
——最终,
全世界的海水里汇集了51万亿个塑料碎片。
它们会被鱼类吃进去,
再被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吃进去。
那如果我们不吃鱼不吃海鲜呢?
很多塑料制品,
在使用过程当中可能就会释放塑料颗粒,
一摸一碰一接触,
没准就被皮肤吸收,或者直接入嘴了——
第一次听到消息的我当时就掉下泪来,
转头问了老公一句:
难道人类就要这样被灭绝了吗?
他幽幽回答:
吃塑料也不代表就会出问题吧,
我估计这些颗粒大概率会被拉出来。
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
因为大部分的塑料会被我们排泄到体外,
但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
比如微粒大概率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而颗粒太小的,可能就直接吸收渗透,
这些没法排出来的,
最终成了我们身体里的钉子户。
虽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
人类把塑料吃进肚子里到底有什么危害,
但这些永久居民并不是安生的居民,
即比较麻烦的是,有些塑料是个坏胚子,
含有污染物,含有染料、增塑剂...
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有毒。
那长期在体内积攒就可能会释放毒性,
甚至有遗传毒性,引起DNA损伤,导致癌症...
怎么才能阻止这场全人类的灾难?
那就是停止生产和使用任何塑料。
不过这句话说得实在太圣母了,
这事真的得慢慢来。
所以我们国家去年就推出了加强版「限塑令」:
第一步,
花5年时间淘汰掉一次性塑料,
慢慢换成可降解的。
So,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或者说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①千万不要用聚丙烯奶瓶
根据英国《自然·食品》杂志的一项报告,
如果孩子出生后,
大人用了含有聚丙烯的奶瓶给他们喂奶,
那奶瓶就可能释放出塑料微粒,
被孩子喝进体内。
聚丙烯奶瓶,也就是PP奶瓶,
可谓是应用非常广泛。
但一个爱尔兰研究团队给出了测试估值:
用聚丙烯的奶瓶喂奶,
平均每天会释放万个塑料微粒。
......
特别是温度越高,奶瓶释放的塑料越多:
整个研究测试发现,
如果在聚丙烯奶瓶中倒70°C的热水冲奶粉,
会释放0万个塑料颗粒;
如果直接倒入95°C的开水时,
会直接释放万个塑料颗粒;
冲奶粉嘛,再摇一摇晃一晃奶瓶,
塑料就释放更多了。
还好这事也是有得救的,
为了减少让孩子接触到这些塑料颗粒,
真的千万不要再用聚丙烯pp奶瓶了,
也尽量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奶粉,
特别是不要用微波炉加热。
科学家们的建议是:
先在玻璃容器里冲好奶粉,
冷却后再倒入普通奶瓶当中,
当然,直接买玻璃奶瓶就更方便了。
②尽量不要用塑料餐具
入口的食物尽量不要用塑料盛放,
也就是说,尽量不要用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特别是市面上参差不齐的儿童塑料餐具,
最好用玻璃、不锈钢、陶瓷或木制品碗筷替代。
当然,更不要把塑料放微波炉加热食物,
也不要让保鲜膜进微波炉!
即使是合格的PE保鲜膜,
当温度超过℃时也会出现热熔,
就会留下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了。
③尽量不要买PVC的儿童用品
PVC,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儿童玩具了,
但它可谓是毒塑料中的战斗机,
比如PVC材质的娃娃和玩具模型...
我们很久之前说过,
那些PVC玩具上可能含大量的邻苯二甲酸酯,
特别是软质PVC,要这种增塑剂才能定型。
小朋友还总爱摸一摸、啃一啃的,
最后增塑剂就通过嘴巴和皮肤全被吸收。
而除了儿童玩具以外,还有很多软质PVC的
奶嘴、爬行垫、童鞋雨鞋、遛娃神器、
儿童雨衣、包书皮...
都被曝出过增塑剂超标的问题。
根据网上的数据,
全国大约一半的儿童都面临着邻苯的风险,
这会干扰到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
最后女童性早熟,男童女性化,男婴尿道下裂...
当然,女性(孕妇)受到的影响也很惨,
可能引起乳癌、或者新生儿先天缺陷。
所以总之,买儿童产品还是多看标签,
尽量挑选不含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和PVC(塑料标志为3)的,
虽然完完全全躲过塑料是不可能的,
但起码我们躲开邻苯二甲酸酯和PVC,
也基本是躲开了重灾区。
如果已经买了塑料儿童用品该怎么办?建议在小朋友接触了塑料制品后,
大人督促他们马上洗手,
也还是可以减少一部分塑料进入嘴巴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从这次在胎盘中发现塑料颗粒,
被认为是妈妈吸收了塑料导致的,
也基本可以认定为:
塑料对我们的危害可能会有遗传。
所以我们作为大人,作为父母,
让自己少吸收一点塑料,
说大爱无疆点,是为了环保为了地球,
说私心点,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
①少用塑料,特别避开3、6、7产品
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
即使它们是没有毒性的塑料,安全的塑料,
但要想一想,
使用过程中他们可是会释放塑料颗粒,
被我们的身体吸收。
当然,特别是要避开底部标有:
「3」(PVC)、「6」(聚苯乙烯),
「7」(含BPA)的。
毕竟它们被吸收到身体里了,
可能还会释放有毒物质。
②少点外卖
大部分外卖都使用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③尽量不要买标着“香料”的产品
不要买标签上写有“香料”的东西,
可能含有隐藏的塑化剂,
比如化妆品,比如空气清新剂...
香味倒是历久弥新,
但塑料也都被一家子吸进身体里了。
⑤建议不要用茶包泡茶
中国人爱茶,
但年轻的朋友可能会用茶包代替茶,
比如我,
原因无他,懒得洗杯子而已。
可直到最近我才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根据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最新研究,
每喝一杯茶包泡的茶,
我们就可能会喝下去亿塑料微粒,
和31亿个纳米塑料。
因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茶包,
比如无纺布、尼龙、玉米纤维、滤纸...
商家们最喜欢用的就是
成本低、耐热、不易变形的无纺布和尼龙,
但巧了,它俩是塑料做的。
而且问题是,
很少有厂商会注明茶包的生产材料,
我们在购买的时候根本分辨不了。
即使这些塑料可能是安全的,
但想一想要吞下亿塑料颗粒,
还是算了吧,
回归本源冲茶叶,我们能安心一百倍。
今日互动话题
你们也买过这种聚丙烯PP奶瓶吗?
你可能还想了解:(点击即可查看)科学养娃黄昏闹生活辐射咳嗽雾化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