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雁荡山 发布时间:2024/10/11 11:50:50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01122/8424854.html文图:李朗诗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峰、岩、湫皆备,山之壮美,水之灵性,合而为一,山水形胜,相得益彰。雁荡山灵岩景区个人认为是雁荡山三绝中景色最美的。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人视为雁荡山的“明庭”。灵岩景区是雁荡山最小巧的景点,不大的景区内,包含了众多的景点,景区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玻璃栈道顺序而游,断肠崖是拍摄神雕侠侣的地方,景色很美。灵岩景区内主要的特色是孤峰,都是大自然用细腻的手笔雕琢而出的杰作。一块巨石刻着“灵岩”两个朱红大字,癸亥年卧云先生题写。景区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钟鼓齐鸣”四个大字,据说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而“陆文龙”有说是其中三人各取一字,不知真假。这里的拍照率相当高。嵌于灵岩寺谷口的岩壁间的碑刻,由国画大师潘天寿题,是赠给当时灵岩寺住持守觉法师的诗: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潘天寿曾多次来雁荡写生作画,此诗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徐霞客三游雁荡,第一次由灵峰至大龙湫,第二次先后登上雁湖岗和雁山绝顶百岗尖,遂了心愿,第三次探寻大龙湫和小龙湫源头。据说徐霞客一生遍游名山胜地,但重游的地方只有黄山、天山、雁荡山,可见雁荡山的美丽。继续往里走,青绿山林中,有数座形如青蛙的巨石突出,头朝一处,名曰“青蛙聚会”。一石柱突起,石壁陡峭,附着岩壁,像一竹笋,又像一旗杆,旗杆前的一壁大石若大旗招展。展旗峰气势壮阔,传说此峰是远古时代,黄帝征服蚩尤后,班师之际留下的大旗化成的。清袁枚有《展旗峰)诗记其事:“黄帝擒蚩尤,旌旗不复收。化为石步嶂,幅幅生清秋。”“老僧拜塔”——网说此地高低两岩,低者如僧,高者如塔,好似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展旗峰的侧面,就叫做宝塔峰了。又是同一座山峰,只是观看的不同位置所产生的不同景点的关系,这就是雁荡山景区所说的移步换景的神奇所在。天柱峰,峰高米,清人喻长霖有楹联曰“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其形态由流纹岩受断裂、风化剥落塑造而成。峰壁上保留了岩浆活动留下的纹理及球泡。高大如屏风的石峰脚下,有一座庄严的古寺——灵岩寺,背依灵岩,寺以岩名。灵岩寺号称“东南首刹”,该寺始建于年(北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特赐御书经书五十二卷。咸平二年真宗()赐额“灵岩禅寺”。仁宗赐金字藏经。后几经战乱,明清时重建,规模缩小。年显广法师率徒5人从国清寺返灵岩寺,恢复佛事活动,并修理殿宇。年冬,新建的大殿圆满落成。清人喻长霖的一副楹联非常出名:“山雁荡,水龙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海上名山称第一;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此联包含六个地名,前后呼应,自然成对,令人称绝。下联更是生动地写出了它周围的景色。屏霞嶂即灵岩,高百丈,壁立于霄,色五彩相间,如大锦屏。明刘芳誉《屏霞嶂》诗:”摩天峭壁俯禅关,炫目丹砂好铸颜。恍愧仙源迷路处,乱霞飞绕赤城山。”写出了它的风采神容。灵岩寺前右方一仞高峰拔地而起,直刺蓝天。峰称天柱,色白体圆,立地擎天,气势磅礴。仰望天柱峰顶,似三块岩石拼成,中间向外凸起,顶上有一快岩石探出,两边岩石平滑顺展,形状如雄鹰展翅欲飞状,称为“雄鹰展翅”峰。雁荡山上是找不到上山的路的,不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都是登上去才有的感受。纵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还是有道可寻的。雁荡山省了上得山顶的艰辛,当然不可能亲睹芦苇结草,集水成荡,秋雁栖息过的地方,也无法领略极顶的风光。回望上空,名副其实的超云峰,俊秀挺拔,摩天劈地,却无峰脊,也无路可上。前有青松苍翠,后有蓝天白云。小龙湫又名小瀑布,在灵岩寺右侧后面的隐龙嶂底,是灵岩的主要观景之一。悬崖环峙,岩腹有如珊瑚、玛瑙颜色。瀑飞崖上,触石腾空如雾团结旋;而流转飞洒,水珠溅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态万千。无怪前人有“我来看不足,长啸独凭栏”的赞叹!潭水从乱石间流出,汇合成卧龙溪,再蜿蜒地向南流入碧玉溪。溪里有一种不常见的黑背红肚子的小动物叫蛛螈,很是逗人喜爱。在小龙湫左侧山上,有猴子捧仙桃一景;卧龙溪中有鸭子戏水等景致,都值得一看。独秀峰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孤峰,如挚天石柱般,直直竖在卧龙谷进口处,峰顶端还长出茂盛的绿色,颇为奇异。拍摄最佳位置应该在卧龙谷的栈道上吧,现在电梯、栈道一统关闭,只能如此拍拍了。据说峰顶有虬松一棵,苍翠有致。“举目霞标自一峰,峰头云散见孤松”的丰姿凭想象了。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徐霞客语)玉女藏在哪,傻傻望不见。穿过“独秀峰”,有一玻璃栈道,扶拦俯瞰“小龙湫”,群峰耸峙,深谷沟壑,瀑声隆隆,煞是惊险,怪不得成为《神雕侠侣》取景之地--“断肠崖”。龙口湖,“断肠崖”绝壁之上“小龙湫”飞泻而下,龙口之上有一碧潭,一尊白玉观音居其中,数尾红鲤悠悠游弋,一派仙山幽谷之气象。“蛤蟆待雁”,虽说有指示牌,但看了好久也没整明白哪块石头,不过头顶上的“蛤蟆待雁”倒是看懂了。卧龙谷位于灵岩景区,在小龙湫背上,俗称石船坑。在灵岩寺西侧的卓笔峰旁乘电梯直上卧龙谷,谷内高爽清幽,奇景罗列,飞尘不到,恍若桃源。通过一条依嶂壁修造的栈道,前面即是龙口湖,湖水清冽碧绿。湖口有蓄水设施,作适量放水,确保小龙湫瀑布常年不断。三折瀑深藏于人迹罕至的深谷高崖,以至徐霞客失之交臂,二过其门而未入,直至民国年间,它才被世人所瞩目。下折瀑潭上有民国二十四年镌刻的“下折瀑”三个大字,这个季节竟然瀑不成瀑,只是岩壁上留有水渍而已,潭中倒是还存半潭清水。从下折瀑到中折瀑需要爬米的山路,看到兰花亭就要到中折爆了。在雁荡山众多瀑布中,三折瀑最为奇异,其中尤以中折瀑为极致——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中折瀑是三折瀑中最有名的,地方不大,进景区门口后,从右手边有一段山路爬上去,阶梯修得比较好爬。水潭真的很美,有石头可以踩着走到水潭中间,也有路绕着水潭可以走到瀑布后面。和雁荡山其他观瀑布的景点一样,如果前一天大雨,水量就会惊人,如果是干燥无雨的季节,那就差强人意了。一般来玩的人都是冲着大龙湫和灵峰景区来的,所以三折瀑来的游客相对少很多,可以玩得比较惬意。中折瀑为一半圆形的大洞穴,飞瀑从洞顶倾泻而下,峭壁内凹,造成瀑布由顶端抛掷之壮势。沿潭有一周环形石路,游人可绕到瀑布后面观瀑。透过珠帘水幕,远山隐约可见。仰视洞顶,碧天白云,岩端玑珠纷落,当空回旋,日光折射,七彩缤纷,景色十分绚丽,真可谓景观极致。三折瀑景区算是所有景点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下折和中折都比较容易走,但是上折瀑非常耗费体力,所以这次没有去上折瀑。上次去雁荡山时登上了上折瀑,还从净名谷这条山路返回,真心有点累。另外顺便提一下另外的下折和上折:下折瀑大门进来直走就是了,但是走着走着可能没路了,需要爬爬石头,水潭比较普通。上折瀑个人认为不用去啦,首先,看到阶梯旁的路线图估计很多人都太想去,按照比例看,大概要爬2-3个中折瀑的高度,而且比较难走,碰上水量小的季节,气喘吁吁上去就看到两个石头。上折和中折景象比较像,但是也有些差别,体力好的朋友可以前往,自然会有别样风情,坐在上折瀑里相当舒服,清爽,听听瀑布的回声,干净纯粹。也就验证了说法:付出是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