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12

文章来源: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发布时间:2020-1-14 15:11:45   点击数:
 

第一节舌菌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纱》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尤氏喉科秘书·舌菌》云:“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

[病因病机]

主要因心脾郁火或外感热毒,痰火瘀毒结滞所致。舌为心之苗,七情内伤,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行于舌;或思虑伤脾,脾气久郁,化火生痰;或外感热毒,或嗜烟日久,火毒熏灼,均可导致舌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火毒痰瘀互结为舌菌。

[诊断]

多发于40岁以上,男多于女。好发于舌中1乃的边缘部位,其次为舌根、舌面及舌尖部。口腔粘膜白斑、卫生不良、经久不愈的溃疡、假牙等长期慢性刺激,都可能诱发本病。

初起在舌部生一硬结,形如豆粒,逐渐形成肿块,按之坚硬,或如菌状,头大蒂小。继而在其中心区出现边缘隆起之小溃疡,渐向深部和周围发展,状若泛莲,或如鸡冠,疼痛难忍,流涎臭秽,触之易于出血。由于舌活动不便利,可致进食及言语困难。随着病变范围增大,有时可导致牙关紧闭。久之可穿腮透舌,延及颈颌,结块肿大而坚硬疼痛。晚期由于舌不能转动,饮食难下,体质日渐衰败而死亡。

[鉴别诊断]

一、舌疮为发于舌的溃疡,多见于舌尖、舌边,发病快,病程短,初起即疼痛明显,溃疡周围柔软,局部不高突。常为多发性,或有反复发作。

二、结核性溃疡多发生在舌背部,溃疡表浅,软,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色灰黄污浊,疼痛显著,触之更甚。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心脾郁火舌体肿物坚硬,如菌如豆,或有腐烂,流涎秽臭,疼痛难忍;伴心烦失眠,口渴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心脾郁火循经上攻,结于舌部,火毒蕴络,故舌体肿物坚硬,疼痛难忍;火毒炽盛,热盛肉腐,故有糜烂;热毒熏灼,故流涎秽臭;心主神明,心火盛则扰乱神明,故心烦失眠;火易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均为火热之象。

治法:清心降火,解毒化郁。

方药:导赤散加减。

(二)脾胃火毒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

辨证分析:脾胃火盛,热毒蕴结,阻络蚀肉,故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火毒炽盛,故发热;火盛伤津,故口渴、便秘、尿黄;苔黄腻而厚、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泄火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三)阴虚火旺舌紫赤肿痛,溃烂臭秽,转动不便,妨碍进食;伴身热口渴、日渐消瘦;苔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肾阴亏损,水不制火,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舌紫赤肿痛;热盛肉腐,故溃烂臭秽;舌肿痛溃烂则转动不便而妨碍进食。以致摄取营养不足,身体日渐消瘦;身热、苔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舌体溃烂,甚则穿透舌体,侵犯腮部;伴饮食难下,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热毒久蕴,热盛肉腐,故舌体溃烂,甚则穿舌透腮;舌不能卷送食物,故饮食难下,致胃中空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故身体消瘦;血不荣面,故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二、外治法

对不宜手术者,初期用玉枢丹外敷;舌体溃烂者,搽青吹口散或锡类散;溃疡出血不止者,用蒲黄炭、芦荟、马勃等研末外敷。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预防与调摄]

1.注意口腔卫生,去除龋齿、坏牙,纠正不合适的假牙及牙托。

2.积极治疗舌粘膜白斑、慢性溃疡。

3.避免精神刺激,戒烟。

[结语]

舌菌相当于西医的舌癌。其特点是:早期舌体肿物形如豆粒而质硬,溃烂后形成坚硬而高低不平的溃疡。应与舌疮、结核性溃疡相鉴别。心脾郁火证,治宜清心降火、解毒化郁,方用导赤散加减;脾胃火毒证,治宜清泄火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第二节茧唇

茧唇是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疮疡经验全书》云:。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故名曰茧唇也。”《外科正宗》云:“初起如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相当于西医的唇癌,为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病机]

由于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阴耗损,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或过食煎炒炙博,醇酒厚味,脾胃受伤,积热酿痰,痰随火行,留注于唇;或肾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而致本病。

[诊断]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大多数发生于下唇的唇红缘部位,少数发生于下唇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发病与长期吸烟,尤其使用烟嘴及烟斗有关。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等病变长期不愈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初起时,以唇部出现可排除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的无痛性肿块或溃疡为特征。

局部表现有3种情况:①唇部结块如豆,逐渐增大,肿而坚硬,形如茧壳,继而溃破;②唇部起圆形肿物,似乳头、蕈状突出,进一步溃烂似翻花,时流血水;③唇部溃疡,周围呈堤状,底部发硬,肉似翻花。以上三者均可累及颌下而出现坚硬肿块。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心脾火炽唇肿高突坚硬,或溃烂疼痛;伴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心思太过,忧虑过度,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故唇肿高突坚硬,疼痛;热盛肉腐,故溃烂;火易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有热之象。

治法:清火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清凉甘露饮加减。

(二)脾胃实热口唇肿块突起,唇口燥裂,灼热疼痛;伴面赤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胃受伤,积热移脾,火盛生痰,痰随火生,留注于唇,故口唇肿块突起坚硬,唇口燥裂,灼热疼痛;火为阳性,其性炎上,故面赤;热盛伤津,故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实热之见症。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

(三)相火上炎口唇溃烂,痛如火燎,色紫暗,时流血水;伴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肾水亏损,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口唇溃烂;火毒蕴结,经络阻塞,故痛如火燎;肾水亏乏,虚火内生,故见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不能手术治疗者,可于肿块溃烂时外敷皮癌净,1天或隔天1次,待疮面焦痂四周翘起,推之活动时即停药。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早期一旦确诊,即应尽早手术。

[预防与调摄]

1.及早治疗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

2.戒烟,避免使用烟嘴、烟斗。

[结语]

茧唇相当于西医的唇癌。其特点是:初起下唇为无痛性局限性硬结,或似乳头、蕈状突出,溃烂后翻花如杨梅:心脾火炽证,治宜清火解毒、养阴生津,方用清凉甘露饮加减;脾胃实热证,治宜通腑泄热、化痰解毒,方用凉膈散加减;相火上炎证,治宜滋阴降。,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应早期诊断,争取早期手术。

第三节失荣

失荣是以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腮腺癌等。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病因病机]

颈部为足少阳、足阳明经循行之处。由于情志不畅,忧思郁怒,脾伤气滞,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聚而为痰;肝失条达,气机不舒,郁久化火。脾与胃、肝与胆互为表里,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经脉,发于颈部则阻隔经络而生本病。溃后破烂出血,外耗于卫,内夺于营,气血耗极,终成败证。

[诊断]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除少数原发者外,大多数为转移性癌。根据病程进展,症状改变,临床分为三期。

初期:颈部或耳之前后肿块,形如栗子,顶突根深,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皮色不变,局部无热及疼痛。全身无明显不适。

中期:肿块渐渐增大,微微作痛,肤色紫暗,肿块融合石硬,表面不平,固定。伴形体消瘦,疲乏无力。

后期:肿块溃破,并无脓液,只流血水,其味臭秽。肿块虽腐溃,但坚硬不消,反愈溃愈坚,疮口凹凸不平,形如岩石。此时疼痛剧烈,彻心引脑,或疮口出血如喷射状,可危及生命。伴夜不安寐,胸闷烦躁,面色无华,形体极度消瘦,终至衰竭。若由其他岩症转移者,可伴鼻孔出血,视力模糊,耳窍失聪,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颈部转移性癌原发病灶多在口腔、鼻咽部、甲状腺、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处,因来源不同,处理方法各异。为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须多科医师紧密协作,从多个系统寻找原发病灶。

辅助检查:要明确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常需依赖穿刺或切除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一、瘰疬多发于青年及儿童。肿块位于颈部及耳后,但起病缓慢,初起肿块质较软,活动尚可,溃后有脓及豆渣状物。

二、肉瘿发病部位在结喉左右或正中,肿块呈半球状,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无溃烂。

三、石瘿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患者,或既往有肉瘿病史。肿块位于结喉左右或正中,质地坚硬,活动受限,生长迅速。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肝郁痰凝颈部或耳前后肿块如栗,顶突根深,质地坚硬,皮色不变;伴胸胁闷胀,情绪急躁,食欲减退,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辨证分析:肝郁痰凝,阻隔经络,故颈部或耳前后肿块如栗,顶突根深,质地坚硬,皮色不变;肝郁不舒,故胸胁闷胀,情绪急躁;木旺克土,故食欲减退;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苔白腻、脉弦或弦滑为肝郁痰凝之象。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加减。

(二)正虚痰凝肿块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隐隐作痛,肤色紫暗,肿块融合,不久即溃破;伴形体消瘦;舌苔白或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病患较久,正虚邪胜,痰凝气滞血瘀日甚,故肿块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隐隐作痛,肤色紫暗,肿块融合;痰郁化热,血肉腐败,故肿块溃烂;气血渐衰,形体失养,故形体消瘦;苔黄、脉数为痰瘀化热之象。

治法:益气养荣,疏肝散结。

方药:和营散坚丸加减。

(三)气血两虚肿块溃后腐烂无脓,时流血水,虽腐烂而坚硬不消,越溃越坚,疮口渐大,凹凸不平;伴心烦失眠,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病患日久,气血大伤,不能驱邪收口,故肿块溃破腐烂无脓,时流血水,虽腐溃而坚硬不消;正不胜邪,毒聚反甚,故愈肿愈坚,疮口凹凸不平;心神失养,故心烦失眠;血不荣面,故面色无华;形体失养,故形体消瘦;舌淡红、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香贝养荣汤加减。

二、外治法

初起用阿魏化痞膏外贴,每周换1次;溃后用生肌玉红膏掺海浮散外敷。

[其他疗法]

宜尽早选择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患者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或颈部肿块时,应高度重视,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及早确定病变性质。

3.患部禁忌艾灸、针刺、外涂腐蚀药和切开。

[结语]

失荣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淋巴转移。其特点是: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应与瘰疬、肉瘿、石瘿相鉴别。肝郁痰凝证,治宜舒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开郁散加减;正虚痰凝证,治宜益气养荣、疏肝散结,方用和营散坚丸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养气血,方用香贝养荣汤加减。宜尽早选择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第四节乳岩

乳岩是以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妇人大全良方》云:“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仅次于子宫颈癌,且近年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

[病因病机]

由于忧思郁怒,情志不畅,忧思伤脾,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怒伤肝,肝失条达,郁久而气血瘀滞,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而发;或冲任失调,月经不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及乳腺的生理功能紊乱,气滞、痰凝、瘀血互结而发。

[诊断]

好发于40—60岁妇女,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乳癌多见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是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早期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一般由病人在无意中发现。随着肿块逐渐生长和增大,肿块表面皮肤出现凹陷,乳头内缩或抬高,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癌的重要体征。乳癌发展至晚期,肿块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皮面出现多个坚硬的小结或小索,甚至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如伸延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则可紧缩胸壁,限制呼吸,称铠甲状癌。有时皮肤可破溃形成溃疡,中央凹陷似弹坑,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流紫红血水,恶臭难闻。

乳癌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腋窝,肿大淋巴结先为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可被推动,以后数目渐多,粘连成团。晚期可发生广泛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对侧腋窝),常伴有远处转移。若癌细胞堵住腋窝主要淋巴管,可引起该侧上肢淋巴水肿。癌细胞远处转移至肺及胸膜时,常引起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转移至椎骨则发生背痛,肝转移可引起肝肿大和黄疽。

某些特殊形式乳癌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临床最常见的硬癌有所不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乳头湿疹样癌和炎性乳癌。

乳头湿疹样癌很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初发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临床上出现慢性湿疹性病变,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有黄褐色的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发硬,边界较清。病变继续发展,则乳头内陷、破损。有时可在乳晕深部扪到肿块。淋巴转移出现很晚。

炎性乳癌临床少见。多发于年轻妇女,尤其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灼热,犹如急性炎症。扪诊时整个乳房肿大发硬,而无明显的局限性肿块。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对侧乳房常被侵及。预后极差,病人可在发病后数月即死亡。

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见实质性占位病变。病人如有乳头溢液,可取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寻找癌细胞。针吸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术中快速病理切片为常用方法。

[鉴别诊断]

一、乳癖好发于30—40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无粘连。

二、乳核好发于20—30岁妇女。肿块多发生于一侧乳房,形似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三、乳痨好发于20—40岁女性。肿块可1个或数个,质地坚实,边界不清,和皮肤粘连,肿块成脓时变软,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肝郁气滞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伴性情急躁,胸闷胁胀;舌钹,苔薄,脉弦。

辨证分析: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痰湿交阻乳络,故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边界不清;肝失疏泄,故性情急躁;肝郁气滞,故胸闷胁胀;舌淡、苔薄、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二)冲任失调乳房肿块坚硬;伴月经不调,婚后从未生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冲任失调,脏腑及乳腺生理功能紊乱,气滞、痰瘀互结于乳房,故乳房肿块坚硬;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聚于胞宫,故月经不调,婚后未能生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为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之象。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三)毒蕴溃烂癌肿破溃,血水淋漓,臭秽不堪,色紫剧痛;伴饮食不佳,身体渐瘦;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瘀滞化火蕴毒,火毒蕴结,瘀阻乳络,热盛肉腐,故癌肿破溃,血水淋漓,臭秽不堪,色紫剧痛;脾胃失运,故饮食不佳,身体渐瘦;苔薄黄、脉弦数为瘀滞化火之象。

治法:解毒扶正。

方药:化岩汤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四)气血虚弱乳癌晚期,破溃外翻如菜花,不断渗流血水,疼痛难忍;伴面色苍白,动则气短,身体瘦弱,饮食不思;舌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久病正虚,正不胜邪,热毒内盛,热盛肉腐,故乳房肿块破溃外翻如菜花,不断渗流血水;毒邪瘀阻乳络,不通则痛,故疼痛难忍;气血亏虚,机体失去温煦与濡养,故面色苍白,身体瘦弱;心失所养,故动则气促;脾虚不运,故饮食不思;舌淡红、脉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二、外治法

有手术禁忌症,或已远处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采用中药外治。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治;溃后,用海浮散或冰狮散、红油膏外敷;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散外敷。

[其他疗法]

一、手术治疗乳癌根治切除术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而又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者,均宜首选手术治疗。

二、化学疗法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手术后配合化学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三、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防止局部复发。

四、激素治疗绝经前病人的激素疗法主要是采取绝经措施,行卵巢切除或X线照射卵巢,或采用雄激素治疗。绝经期后病人可应用抗雌激素制剂。

[预防与调摄]

1.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自我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3.患者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4.局部忌重压,忌艾灸、针刺、切开及外涂腐蚀药。

[结语]

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好发于40—60岁妇女。应与乳癖、乳核、乳痨相鉴别。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毒蕴溃烂证,治宜解毒扶正,方用化岩汤加减;气血虚弱证,治宜调补气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本病一旦确诊,而又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者,均宜首选乳癌根治术,术后应配合化学疗法、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

第五节肾岩

肾岩是以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等坚硬物,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中医又名肾岩翻花。《疡科心得集》谓:“夫肾岩翻花者,……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载时,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已成也。”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癌。

[病因病机]

由于肝主筋,阴茎为宗筋所聚之处,为肾之外窍,因此阴茎和肝肾有密切关系。肾岩的发生多因肝肾阴虚,忧思郁虑,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少,经络空虚,虚火痰浊侵袭,导致经络阻塞,积聚阴茎而成。再则包茎或包皮过长,以致秽毒积聚,与本病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

[诊断]

本病好发于阴茎冠状沟及外尿道口边缘,多发生于40—60岁的男子。

开始在阴茎头局部出现硬块或红斑,突起小肿物或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包皮掩盖未引起足够重视,以后有血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肿瘤可突出包皮口或穿破包皮呈菜花样,表面糜烂,渗出物恶臭,多不妨碍排尿。晚期癌肿可侵及阴茎的全部、耻骨部及阴囊,局部失去正常形态而在耻骨部形成一巨大的癌性溃疡。并可出现消瘦、贫血、无力、食欲不振等恶病质。

辅助检查: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一、尖锐湿疣可见于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内板,病变突起呈菜花状、乳头状、颗粒状或结节状,色紫红,大小和数目不定,也可有蒂,表面可糜烂。

二、阴茎结核病变亦可发生在阴茎头、阴茎系带处。最初为结核性红色脓疱,脓疱破溃后呈浅在溃疡。其周围较硬,基底为肉芽组织。如溃疡继续发展扩大,可累及阴茎海绵体,严重的可破坏阴茎头,有的可产生尿道瘘。溃疡分泌物涂片检查如能找到结核杆菌可以确诊,必要时可作活体组织检查以资鉴别。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肝郁痰凝阴茎、冠状沟附近有丘疹、结节、疣状肿物,逐渐肿大,溃后渗流滋水或血水,或有痛痒;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滑。

辨证分析:忧郁思虑,肝脾两伤,肝气郁结,痰浊内生,肝郁痰凝,结聚阴茎,故阴茎冠状沟附近有丘疹、结节、疣状肿物;聚久化热,热毒伤及血络,故肿块溃后渗流滋水或血水;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滑为肝郁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散肿溃坚汤加减。

(二)肝经湿毒阴茎部溃疡,肿胀疼痛,翻花如石榴状,有血样渗出物,味臭难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肝郁痰凝,蕴成湿毒,下注阴茎,蕴郁化热,湿热毒结,热盛肉腐,故阴茎部溃疡,肿胀疼痛,翻花如石榴状;热毒伤络,故有血性分泌物,味臭难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毒蕴之象。

治法: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阴虚火旺阴茎部溃烂,仅流黑暗血水,难腐难脱;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而无苔,脉沉细弦。

辨证分析:肝肾阴虚,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少,虚火侵袭,伤络腐肉,故阴茎部溃烂,仅流血水,难腐难脱;阴虚血少,筋肉失养,故腰酸腿软;肝阳上亢,故头晕耳鸣;阴血亏虚,故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脉沉细弦均为阴虚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阴茎癌晚期,烂通尿道,甚则阴茎溃烂脱落;伴身体瘦弱,不思饮食;舌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病延日久,气血不足,脏腑衰败,毒邪不能外出,伤络腐肉,故烂通尿道,甚至阴茎溃烂脱落;气血俱亏,故身体瘦弱;脾胃衰败,故不思饮食;舌淡、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象。

治法:补益气血,和胃健脾。

方药:当归补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不适宜或不愿接受手术者,初起外敷千金散、红油膏,1天或隔天1次;溃后外敷皮癌净、藤黄膏,每天或隔天1次;肉芽新鲜,改敷生肌散、生肌玉红膏,2—3天1次。

[其他疗法]

一、手术治疗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确诊后,宜尽早手术。

二、放射治疗早期和中青年人阴茎癌可行放射治疗。但放射治疗疗效不理想。

三、化学疗法对本病有良好的疗效。亦可用于配合手术和放射治疗。

[预防与调摄]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经常将包皮上翻洗涤,避免积垢。

2.有包茎、包皮过长者,宜尽早施行包皮环切术。

3.阴茎发生赘瘤、白斑或不明原因的肿物、结节,应及早治疗,以防癌变。

[结语]

肾岩相当于西医的阴茎癌。其特点是:阴茎龟头出现丘疹、结节状等坚硬物,溃后如翻花状,有特异恶臭和脓性分泌物,多发生于40—60岁的男子。应与尖锐湿疣、阴茎结核相鉴别。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散肿溃坚汤加减;肝经毒热证,治宜清利湿热、泻火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和胃健脾,方用当归补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确诊后即宜尽早手术,手术后配合化学疗法。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chi001.com/ystl/8712.html